第1140章 反撲與較量
第1140章 反撲與較量
延熙二年五月,大漢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漢天子下了一道詔令:
為了避免與官吏考課法混淆,特詔把涼州選才考課法改為科舉法,與察舉、征辟并列為大漢選才之制。
同時還下令,將《千字文》和《正音字典》兩本書,列為學堂必備書本。
雖然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當天子正式宣布的時候,仍讓那些關(guān)心天下局勢的世家大族——特別是在季漢境內(nèi)的世家大族——大是震動。
《千字文》自不必說,乃是當今世上,最合適開蒙的文章,沒有之一。
而《正音字典》則是歷經(jīng)十數(shù)載,經(jīng)過學院集大漢名儒宿士,數(shù)次編制,數(shù)次改名,如今已經(jīng)是輔助識字的最大利器。
更別說還有拼音與印刷術(shù)的加成。
這幾樣東西,相輔相成,讓學堂的開蒙效率遠超各大家族內(nèi)部私學,教學效果更是形成了降維打擊。
世家大族們驚恐地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他們能不能繼續(xù)壟斷學問的問題。
而是如果他們敢不順應(yīng)大漢的世道,數(shù)百年來的安身立命之本有可能會被沖擊得粉碎的問題。
與蜀地世家的竭力反抗不同,和涼州豪右的半推半就也不一樣。
關(guān)中并州河東三地的大族,可比這兩地世家的覺悟高多了。
聽聞漢家天子下了詔令,各家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陛下高瞻遠矚,漢室三興有望。
不但稱贊,而且還以實際行動支持漢家天子。
比如派出話事人,前往長安,尋找門路,拜訪朝中大佬,表示愿意出錢出糧,協(xié)助朝廷在各地興建學堂。
又比如說把各家的出色子弟都推出來,參加皇家學院的舉薦。
當然,年紀小一些的,送入長安學堂讀書,過兩三年再考學院,也不是不行……
“給,這是今年各地給學院舉薦上來的學子。”
六月的天氣,正值關(guān)中最熱的時候。
馮都護躲在人工空調(diào)的屋子里,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從吳國傳回來的消息。
右夫人風風火火地沖進來,“啪”地一聲,把一疊紙拍到案幾上,然后拿起晾好的涼茶咕咚咕咚地喝了幾口。
喝得有些急了,苦得她直吐舌頭。
“外頭這般熱,都不知道你急什么?走那么快,身上全是汗!”
馮都護一邊嘮叨著,一邊起身,打開冰鑒,拿出里頭切好的寒瓜,放到右夫人面前。
右夫人坐在椅子上,拿起寒瓜啃了幾口,這才舒服地嘆了一口氣。
“甜,又甜又水,解渴!真是個好東西,阿郎要不要吃?”
馮都護搖頭:“我不喜歡吃,你吃吧。”
比起后世的少籽甚至無籽的沙瓤,這個時代的寒瓜,里頭密密麻麻的全是籽,而且里瓤有些面,味道也不太夠。
對于馮都護來說,口感實在是太差了。
“對你來說是個好東西,但對百姓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這個東西,占地不占地無所謂,但需要的肥料太多了,只能小面積播種,不宜推廣。”
右夫人瞟了他一眼,吐出幾顆瓜籽:
“推不推廣無所謂,反正我也不會種地,但家里有田有地,不缺錢不缺糧。”
“別人家可以沒有這一口,但我們家不行,每年我可是都要吃瓜避暑的。”
堂堂大漢順德君,吃一口瓜怎么啦?
哼!
馮都護神色有些無奈,目光卻是有些寵溺地看向右夫人:
“我就是隨口這么一說,放心,少不了伱這一口吃的。”
事實上,寒瓜的培養(yǎng),這幾年一直在持續(xù),而且還是李許氏在主持這個項目。
只為了更少籽的瓜瓤,更沙甜的口感。
哪一年培養(yǎng)出來了,說不得馮都護就喜歡吃瓜了呢?
說完閑話,馮都護拿起右夫人送過來的紙,問道。
“這是什么?”
“今年各地舉薦進入學院的學子名單。”
右夫人又吃完一塊瓜,感覺身上的熱氣已經(jīng)在冰鑒的作用下消失殆盡,于是湊到了馮都護的身邊,解釋道:
“蜀雍涼并諸州的所有名單,都在這里面了。”
捏了捏,感覺有些厚,馮都護問道:“多少人?”
右夫人側(cè)頭想了一下,回答道:“六百零三人。”
“太多了!”馮都護把名單直接扔回案幾上,仰躺到椅背上,面有不悅之色:“沒想到他們居然這般貪心!”
按理來說,舉薦人才,應(yīng)當按各地的人口比例來推舉。
只是關(guān)中之戰(zhàn)后,一下子收復了這么多的舊地,朝廷郡縣官吏不足的問題開始暴露了出來。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