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籌糧
第1186章 籌糧
自丞相去世后,相府的權利就一分為三。
一分在宮里,一分在中都護府,一分在尚書臺。
宮里和中都護府繼承了相府的大部分權力,尚書臺喝了點湯。
沒辦法,雖然尚書令是丞相生前推薦的,但卻是天子任命的。
而中都護又正好兼平尚書事。
一旦宮里和中都護府達成一致意見,尚書臺就很難做出反對意見。
不過幸好,作為尚書令的蔣琬,是一個老實人,從不喜歡爭權。
當年他默默地在后方支持丞相的北伐。
現在似乎也打算維持現狀,默默地支持春秋鼎盛的天子與年富力壯的中都護聯手一統天下,三興漢室。
蔣琬如此識趣,宮里和馮都護自然也會投桃報李。
平日里除非是事關重大,否則基本不會插手尚書臺處理的日常政事。
像這一次,事情就比較重大。
雖說現在大漢的軍事由中都護府決定,政務歸尚書臺處理。
但在很多時候,兩者是相互交織的。
特別大軍出征,還需要仰仗尚書臺調撥糧草。
這種情況下,就體現出平尚書事的重要性了。
若是不平尚書事,尚書臺就能從后勤鉗制住中都護府。
而有了平尚書事這個權利,中都護就可以參與到尚書臺的決策中,沒人敢輕視他的意見。
馮中都護這一次入宮見了小胖子,說完正事后,寒喧了幾句就告辭,并沒有像往常那樣有太多逗留。
不過在出了未央宮前殿之后,馮中都護并沒有直接出宮,而是折而向西。
大漢的中央官署,就在未央宮前殿的西邊。
眾多中央官署里面,最重要的,無疑正是尚書臺。
兼平尚書事的馮都護,可以自由進出尚書臺,他沒有讓人提前通報,徑自就向著蔣琬的值房而去。
蔣琬的值房大開著,時不時地有尚書郎送過來公文之類。
看到馮都護過來,正欲欲行禮。
馮都護擺了擺手,示意不要喧嘩。
尚書郎會意,皆是微微低頭示意。
開國一代,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同時也在有意無意地塑造了這個國家的風格。
先帝與丞相,同樣也深深地影響著季漢。
先帝雖說乃是帝胄之后,但自小孤寒,為興復漢室奔波數十載,非自重身份之輩。
故而禮尚輕簡,不尚繁文縟節。
當年為平原國相時,即便是郡中平民,先帝亦可與之同席而坐,同簋而食。
丞相就更不必說,屢有重才而輕禮之舉。
比如龐統與蔣琬,此二者,皆曾因為失禮而被先帝責怪。
但丞相都曾替他們在先帝面前辯護過。
雖然先帝與丞相已然不在,但大漢中央官署,仍保留著他們的遺風。
馮都護讓別人不要多禮,別人就理所當然地點頭示意一下走開了。
蔣琬的值房里,傳來朗朗的閱讀公文之聲。
若是不明內情的人,還道這是蔣琬處理公務時的怪癖。
但事實上,這是費祎在給蔣琬朗讀公文。
馮都護步入門中,但見蔣琬坐在正中,而兩邊各坐有一人。
左邊之人乃是費祎,而右邊之人乃是董允。
他們一人捧公文而誦,一人執筆而待。
蔣琬聽完后,或與兩人低聲商議一陣,或直接說出自己的決定。
兩人若是有別的意見,也可以提出。
待三人達成一致意見,董允便寫下決議。
費祎的身邊,還放有一案,專門放置送過來的公文。
三人初時沒有注意到馮都護進來,只道是尚書郎又送來公文。
直至馮都護站在他們面前好一會,他們才發覺有些不對勁。
“中都護?”
看到三人皆欲起身,馮都護連忙上前,按住蔣琬的胳膊:
“蔣公身子不便,就莫要多禮了。”
然后又轉頭對費祎和董允說道:
“坐,皆坐。”
費祎和董允仍是站起來,施了一禮。
看到馮都護在蔣琬身邊坐下,他們這才重新落座。
蔣琬的臉上,已經開始出現了點點的老人斑。
雖然不是很多,但卻顯示著這位老人,已經開始步入了衰老。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