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調兵
/>
王平一聽,心里一驚:
“使君這是何意?什么并州安危?”
“雁門郡的胡人,仰慕大漢,如稚子奔父母。塞外胡人,不斷前來投靠,何危之有?”
“就是幽州賊人,現在亦是疲于劉將軍(即劉渾)的襲擾,無暇西顧。”
在王平看來,并州現在可謂是欣欣向榮,牛馬成群,百姓安定。
何來什么安危之說?
鄧芝拉著王平,向著塞內走去,急聲道:
“王將軍,并州之危,非在外,而在內是也!”
“走走走,待入了關上我與你細說。”
并州屬于邊州,再加上鄧芝右衛將軍的身份,刺史府是可以調動州內兵力的。
原本在河東都督府沒有成立之前,并州刺史府所轄的上黨,因為與魏國腹心之地相接,故而布置有不少兵力。
誰料到魏延一出任都督,就接管了上黨。
并州刺史府直接控制的兵力,一下子就少了大半。
這也是鄧芝不喜魏延的原因之一。
鄧芝雖然可稱得上是“堅貞簡亮,臨官忘家,賞罰明斷,善恤卒伍”。
但他同樣有缺點。
那就是生性好強,不飾意氣,少與士人相交,而且有些貪戀權力。
魏延把原本屬于并州刺史府的精兵劃拉走大半,他心里自然高興不起來。
而原本劉渾所領的胡騎,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并州胡人,也屬于并州刺史府所轄。
可惜這支胡騎現在正在塞外騷擾幽州,截斷幽州與胡人的馬匹交易渠道。
所以現在鄧芝所能指望的,就剩下王平所統的護鮮卑校尉府。
只是護鮮卑校尉府名義上在并州刺史府之下,但它同時也受中都護府的直轄領導,具有一定的自主權。
若是護鮮卑校尉與并州刺史不和,那么并州刺史十有八九是別想調動護鮮卑校尉府的兵力。
就算是能調動,也得先讓中都護府出具調兵令。
但凡事都是講事急從權。
若是護鮮卑校尉與并州刺史關系融洽,那么在事發突然的時候,兩府可以一邊協調調兵的同時,一邊向長安報告事由。
很顯然,此時的護鮮卑校尉府和并州刺史府,因為中都護馮某人的關系,雙方的合作,還是比較緊密的。
王平得知鄧芝對南邊有所擔憂后,霍然而起,抱拳慨然道:
“中都護來巡邊境時,曾與末將說過:護鮮卑校尉府之所以要看護鮮卑等胡兒,最終是為了安民保境,護家衛國。”
“并州不只北有胡兒,東與南亦有賊子,故而護鮮卑校尉府除了要看住胡人,也要盡量配合使君防備賊子。”
“如今看來,中都護果真是所見深遠。上黨若當真有亂,平自不敢坐而視之。”
鄧芝聽到王平這個話,激動地跟著站起來,大喜過望:
“原來中都護早就與王將軍說過這些話,看來某這心里的石頭,總算是可以落地了!”
王平又說道:
“只是使君,若護鮮卑校尉府的將士要入塞,須得有事由,卻不知使君將以何名義召吾領軍入塞呢?”
對于這個問題,鄧芝早就考慮好了,只見他脫口而出地回答道:
“高都戰事吃緊,上黨兵力被抽調一空,晉陽亦無甚兵力。”
“此二地,皆為并州之重地,焉能無防備?故而請將軍暫時領軍入塞,以防萬一。”
王平一聽這個話,就覺得好像有些不太對味。
想了一會,目光頓時古怪起來。
真要按這個說法送至長安,表面上是說要守備太原,實則是暗中告了魏延一狀啊!
有學問的人,果真是連使壞都使得讓人無可指摘。
武夫殺人還得用刀劍。
他們殺人,只要用筆就夠了。
上黨不出事還好。
一出事,魏延一個不顧大局,貪功冒進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一個不顧大局的家伙以后還想獨立領軍?
去南鄉養老就算是最后的體面了!
幸好啊,幸好自己當年早有遠見,把兒子送到中都護身邊——要說起做學問,這整個大漢,還有誰比得過中都護?
王平心如電轉,口里卻是立刻應下:
“好,那就依使君所言行事。”
鄧芝看到王平如此爽快,忍不住高興地說道:
“吾能與王將軍這等識大體,以國事為重的人同朝為官,幸甚,幸甚啊!”
“使君過獎了!”
鄧芝擺擺手:
“此實乃是吾之真心話也。畢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