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給老哥出謀劃策
等小伍關好門之后,金新凱起身給祁同偉來了個擁抱。
“老弟啊,你可終于來了,行了,茶你自己倒。
可是累死我了,基層真難啊,以前在部委里,我什么都不用煩心,每天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現(xiàn)在呢,每天睜眼就要愁經濟發(fā)展,愁全縣八九十萬人怎么吃飯,怎么喝水。
你是沒見過啊,這里別看南部鄉(xiāng)鎮(zhèn)靠著市區(qū),經濟繁榮,但是北部山區(qū)太窮了。
一點平地都沒有,想做什么都做不起來。
那些自然村的一些老人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呢,他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忍不了山里的寂寞,要么去了江北,要么就去了市區(qū)。
現(xiàn)在北部七鄉(xiāng)鎮(zhèn)的問題,不在于沒錢,在于沒有青壯力留下,也沒有土地,連田都是搞在半山腰的梯田。”
“哥,沒事的,一切發(fā)展都有方法。
我從山區(qū)過來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
山區(qū)的風景很好,加上這條流到江里的河,大部分村莊都是建在河邊是不。”
祁同偉起身,看向金新凱辦公室的全縣地圖,這十萬大山,看得確實讓人絕望。
“哥,你看,北部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其實大部分村莊是沿著這條河住的吧。
如果要發(fā)展,就不用搞什么工業(yè)。
一方面,繼續(xù)搞前兩年確定下來的經濟作物,梯田就梯田吧。
我們可以沿著這條北上的河兩岸修兩條路,徹底貫通南北。
兩邊的鄉(xiāng)鎮(zhèn)村莊,各自報上來合適的景觀,稍微做些改造,梯田搞梯田風光,河邊搞劃船游玩,帶有歷史感的老房子改造一下,做景點做農家樂。
他們山區(qū)里住的都是宗族,每個村一個姓的,到逢年過節(jié)的,會有民俗活動。
如果把這些民俗活動,和山區(qū)里如同世外桃源一樣的風光結合起來,做旅游景點。
是不是會有經濟,那些經濟作物留一部分給游客體驗摘取,每年打廣告,讓城里那些閑的蛋疼的人過來摘果子。
游山玩水,到了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這些宗祠都會舉辦舞龍之類的活動,再擺開流水宴,讓外地的游客參與進去。
游客們住宿,吃飯,買些紀念品,都要花錢吧,再找人給這些附近的村民培訓培訓,這個錢,讓他們掙了。”
金新凱越聽眼睛越亮,等祁同偉說完,還拍了一下手。
“說得好啊老弟。我正發(fā)愁呢,山區(qū)該怎么發(fā)展。好些地方連自來水都沒通。”
不過金新凱又像想到什么,面帶愁容。
“可是我現(xiàn)在在常委會都站不住腳跟,只有市里派的紀委書記,宣傳部長是明確支持我的。
他們這些本地人,經常聚在一起講本地話,我又叮不叮懂,鞋又鞋不費。”
祁同偉轉身坐到了沙發(fā)上。
“哥,別著急。
本地人怎么了,他們每個村一個姓,每個鎮(zhèn)一個口音,互相之間還有隔閡呢。
你說,北部山區(qū)這么難發(fā)展,南部卻繁華得有些奇怪,他們北部的干部,不會有意見嗎?
哥,我建議你,找北部出身的干部,找個威望高的,讓他去推動這個事情,你去上面要政策。
如果他推不動,他就會被鄉(xiāng)親族親戳手指頭,這個官絕對當不下去,這是為了發(fā)展家鄉(xiāng)的大計。
等事情成功之后,你就給那名干部酬功,直接調到市里官升一級,也不怕他在本地坐大。
等他調走,再搞一名南部出身的干部,坐到這個位子上。
那個時候,發(fā)展的架子已經搭起來了,但是又不會留下威望太高的坐地虎,還能用南部的干部把北部的干部打散。”
金新凱是越聽越心驚啊,他沒有深入研究過這里的情況,只感覺這些干部講的都是同一種方言,大家應該都是一起的。
這種思維是由于北方幾個省講話都相通的,如同東北,三省都稱老鄉(xiāng)。
殊不知,這里東南地區(qū),一個村都是一個大家族繁衍起來的,天然就和其他村有一定隔閡,加上幾百年來,他們建立的各種宗祠。
雖然大家講的都是同一種宋代官話衍生出來的方言,但是本質上,各村各鎮(zhèn)之間,都有隔閡。
“我倒是有了人選,政法委書記,陳馨,他就是北部山區(qū)大鎮(zhèn)的人,圍繞在他下面,還有一大幫同鎮(zhèn),甚至同村的干部。
我可以在常委會上,推動他去主持這個事情,這樣,就不會有人阻礙我,事情做下去了,他們還必須向我靠攏。
事成之后,我還能把他調到市里,或者其他縣官升一級,到恰當?shù)臅r候,還能讓你順理成章接班。
哈哈哈,老弟,真有你的,我來了一個多月了,都沒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肟凇?br />
你一來就撥開云霧了。”
“哥,這件事對外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策劃,你自己去老單位,計發(fā)委要到政策,和支援的錢。
拿著這個錢和政策,用來敲打他們,勾引他們,不愁他們不聽你的話。
首先,就要作勢,起高調,讓這件事成為你樹立威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