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呂州跨海大橋
<div class="tt-title">第718章 呂州跨海大橋
一切都是從林城那個巷子里開始的,十幾年前的畫面在祁同偉腦中閃現。
“哥,這不是好奇嗎,你現在在政務院上班,時間沒那么自由了。”
“你還知道啊,知道就別說廢話,你小子無事不登三寶殿,打電話還打到這個電話上,肯定是有事情,有什么事想問快點問,過一會就要去安排會議了。”
祁同偉思考了一會兒,最后把自己的擔憂問了出來,電話對面卻響起了一陣嗤笑。
“你小子平時挺精明的,怎么有的時候腦子也會生銹卡住啊,行了,你祁同偉安身立命的本事從來不是靠著哪位領導,怕什么啊。
好好把自貿區的事情做好,什么都不要多想。
你自己想想,這一路有多少領導欣賞你,從咱們在江北新區開始,你就能獲得時任盧旭偉書記(黑熊精)和陳光偉市長的青睞,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做的。
趙書記當年一開始是來咱們這里找麻煩的,結果還不是看上了你的能力和品格,去公安部也有王部長看重,這時候你擔心什么啊,沒必要,做好你自己,做好每件事。
上頭的領導幾乎都認識你了,因為什么啊,還不是你提出了自貿區和竹海港,并且獲得了重用,幾年時間真正把這個事情辦下來了。
無論哪位領導到你們江州去,都必須要重用你,最差也會用兩年,而且就算要讓你讓位置,也不可能不給足甜頭。
因為很多人都盯著你,這就是優勢啊。
你現在的名氣,就保證了你會獲得公正的對待。
再者,你覺得趙書記離開市委書記的崗位,還會是平調嗎?”
這句話如同驚雷,是啊,雖然這個時代和前世已經有了不少偏差,前世趙書記可沒當過江州市市委書記,而是去了渝城,又轉去津門,退休前才上到一品內閣大員的位置,一屆過后就退休了,并沒有如今的銳氣和影響力。
但是今世不一樣,他一上來就是江州市市委書記,而這座城市的一把手,從來都是登天的臺階。
閑敘幾句之后,這就掛斷了,電話。
祁同偉坐在位置上,沒有搭理正在響的電話,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對啊,我煩惱這些干嘛,先把工作做好就行。
強行摻和上面的事情,反而會引起領導的反感,白白給自己增加煩惱。”
想通了這些,祁同偉就輕松地起身,接起了電話。
“喂,哪位?哦哦,我知道了,這個事情,我們會開會討論的,等通知吧。”
.........
心里有了答案,祁同偉自然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就連趙書記的辦公室都去得比較少了,最近一段時間趙蒙生也很少在辦公室,到了江州就是各種調研行程,開完會直接就走了,在京城的時間可能比江州還要多。
祁同偉又照常規行程坐著大巴往竹海島去,拉開車窗遠遠看著漢東呂州那邊已經有一大堆干部在勘測地形,水文等工作了,于是轉頭和楊建民聊天。
“老楊,看那邊,漢東那邊看來在部委論證通過了,不然他們費這個勁勘測地形啊。”
楊建民也順著祁同偉示意的方向看出窗外,他作為聯絡人之一,了解得更多。
“上回書記在管委會會議上通過之后,他們駐京辦的人馬上就行動了,不知道請部委那些人在會所吃了多少頓,總算把事情快馬加鞭搞下來了,論證是上午通過的。
接下來還要在幾個相關部委的會議上通過撥款,形成會議紀要,領導簽字完就能動工了。
不過他們的行動還是有些焦急啊,這么早就勘測啊,不等部委派的專家過來的嗎。”
楊建民知道的情況很詳細,漢東那邊的干部也是蹲點公關他的,就求事情能盡快辦好。
祁同偉嗤笑一聲。
“有一點你猜錯了,現在呂州的市委書記李達康是個急性子,他可不會留著所有手續走完才動工。
他自信這個事一定能辦下來,只要咱們不卡他們。
明天工程隊就會開始現場勘測,在簽字下來之前,他們肯定施工一段時間了。”
這一世沒有高育良在呂州,趙立春的基本盤又被搶走不少,只剩下呂州和周邊城市,李達康這位改革闖將,自然早早坐上了省委常委呂州市委書記的位置,之前的前任劉開河意外被調到了外省省會任職書記,不知道個中有什么事情,讓趙立春放棄了這位經濟大將。
這時候祁同偉突然想到兩年多前,時任呂州市委書記劉開河和秦省長聯袂而來的場景,難道這老小子改換門庭了嗎。
不然費這個功夫把自己一員大將調到省外干嘛,趙立春吃進去閑的嗎。
不過祁同偉忙得很,才不關心這些事情,李達康也好,劉開河也好,都得低頭來求他辦事。
楊建民有些驚訝。
“膽子這么大啊,發改委有領導私下和我透露,說上頭有點不喜歡呂州又申請跨海大橋,認為距離這么近,用咱們這條跨海大橋就行了,周轉貨物,在浦江新區走高速過去也才幾十公里,他們是重復建設。
甚至想過要否決了他們的議題,畢竟一個名字簽下去就是十位數的天量資金。
現在上頭在發文嚴管大干快上的過熱建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