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祁教員
這一天天的,趙蒙生聽到的都是問題,好像大家把問題往上面一交就萬事大吉了,越是高級干部,越是愛惜自己的羽毛,越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政見,像祁同偉這樣做到這個位置,還勇往直前的干部,屬實少見了。
趙蒙生看向祁同偉,希望祁同偉能給自己一些驚喜。
“你來說說,有什么方法嗎?”
“老總,你是希望我以紀委干部的身份說,還是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來說。”
趙蒙生聽了這句話,知道祁同偉是帶著答案的,也許這名年輕的干部未來能給自己驚喜。
“那又有什么區別嗎?”
祁同偉坐直了身體。
“如果以紀委干部的身份來談的話,我會說嚴厲打擊,對一些現象一刀切,強行恢復。
嚴肅處理一批干部,出臺相關條例,嚴防死守,必須保障耕地紅線。”
趙蒙生點上一根煙,丟下打火機。
“那普通黨員會怎么說。”
“老總,一位普通黨員會說。
咱們應該改變對這些產糧大省的地方主官考核方式。
現在大家是一刀切全部以經濟為考核標準,為了GDP,下面的干部肯定不擇手段。
這個矛盾在GDP決定官帽子的情況下,是無解的,咱們再怎么揮舞屠刀,還是有干部會頂風作案,利益。
各省各市的定位和情況差別巨大,一刀切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比如說江東省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格局,除了發展工業和對外貿易,幾乎沒有出路。
我在那邊任職的時候,全區人均耕地只有一分半,全市更少,怎么種田都沒多少糧食。
那邊的老百姓也知道,八零年代他們為什么主動經商,就是因為種地沒飯吃,一分半的耕地能出多少糧食,頂多一個人三四個月的口糧。
所以,在江東省大力發展工商業是正確的出路,因為真的沒土地種田。
但連那時候的我建設全國首塊經濟適用房,沒有地,強行圈了一塊地,才百來畝吧,住建局就過來說我占用了全區十分之一的農田。
我沒辦法,只能找企業花錢開發了一個山丘,建了梯田還耕地面積。
而像中江省這樣的產糧大省,平原大省,人均耕地面積是二十畝或者三十畝。
現在大家希望改成建設用地,提高收益,這是農民和地方政府共同的希望。
但是他們省份一旦占用,就不可能是幾百畝,幾千畝,必然是數十萬畝起步的。
這個勢頭,必須要剎住。
連頭都不能開,開了這個頭,那些膽大包天的地方官員就敢把全縣一半的土地都改成建設用地。
可是單純用處罰的手段去監督,就會變成十個指頭按跳蚤,按下了一頭,跳起來另一個頭,治標不治本。
強堵不如疏通,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建設都江堰的時候,就給了我們很好的范例。
用疏導代替堵截,并不需要修建大壩,通過魚嘴自然分水,飛沙堰自動泄洪。
這樣的設計,才能屹立兩千年之久。
一味地讓我們紀委過去喊打喊殺,只能管一時,甚至兩年都管不了。
改變各省干部的考核方式,勢在必行。”
趙蒙生看著祁同偉,突然想逗逗他。
“要不這張椅子你來坐,滔滔不絕這么能說。”
這可嚇壞了祁同偉,雖然他很想坐吧。
“老總,您別嚇唬我了。”
“事情我知道了,時間差不多了,同偉,育良,你們倆出一個完整的方案。
住建部牽頭,紀委全程配合,清查全國占用耕地情況。
不過這件事還沒正式確定,你們先做先期準備,正式的文件還要等委員會定調子,我會先和大領導匯報。”
事情就這樣成了,2011年下半年為了顯示中樞對于三農問題的決心,祁同偉的政見被上級全面支持了,這一點也讓祁同偉在紀委內部獲得了巨大的威信和影響力。
黨校里。
今年為時三個月的廳局級學習班已經到了第二個月了。
現年已經五十五歲的臨安市市委常委張山正在和室友江州市松湖區區委書記李偉聊天。
“老李啊,還是年輕好啊,你才五十不到,聽說這次回去江州市領導就準備提拔你做副市長了。”
張山和李偉在1996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都是祁同偉的副手,那時候祁同偉在江北新區做區長,他們是副區長。
李偉知道,張山的仕途差不多已經到盡頭了,張山多次申請到其他地級市做市委書記,乃至市長他都愿意。
在臨安這個副省級城市雖然級別好提升,但是沒有一二把手的經歷,省委很少會考慮只做副職的干部上實權副省級。
但是年齡是個大傷啊,再過個三五年,張山就穩穩要去政協養老了,也就是在政協掛個副部級虛職。
二人現在地位上的區別,一切都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