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泰宴
大申京城伏龍城占地之大,乃是眾多王朝都城之首。
在宮城四方位置上,各設四宮為進宮通道。
東宮,此處宮門上多是精玉打造的日月行星,琳瑯滿目,一只由碧綠寶玉雕刻的飛龍趴伏其上,在龍身下,是一塊牌匾,寫有“東天關”三字。
西宮,白玉塑造的 吊睛大蟲抬頭趴伏,墻壁廊道上多是異獸壁畫,栩栩如生,掛有“西星關”牌匾。
北宮入口最大,青色石磚,極富水運,是早年大申與山上宗門買來專門用來建都使用,依然使用包含水運的玉石雕刻有一座玄武像,牌匾“北斗關”。
南宮倒是最為金碧輝煌,入口如井口,一只純金打造的丹火鳳凰高高矗立,雙翼自然垂下,裹挾住入口兩邊,牌匾“南柳關”。
這一日,大大小小的武將以及文官趕赴宮內,名義上是出席天子籌辦的安泰宴,慶祝大申安穩盛世多少多少年,實際上都清楚內幕。
李渙下了馬車,李王府居東邊,所以得從“東天關”進入。此時的廊道旁,已經候著了兩位。
一位叫張紹,濃眉大眼絡腮胡,是一位精壯的漢子,另一位叫王燁,身材修長,身穿青色長衫。
張紹是邊疆將領,而王燁則是他的隨軍文官,兩人在半個月前就收到了密信,火急火燎的趕來京城面圣。
兩位都顯得有些風塵仆仆。
李渙見了兩位,面帶笑意,大步上前,抱拳道:“張督軍,李大夫,好久不見啊!”
張紹作為邊疆督軍,一條綿延萬里的戰線收得那是滴水不漏,自從大申王朝統一圣州后,一國邊線既是一州之邊線,可想而知,攻事之大。王燁作為曾經朝廷的御史大夫,不久前主動調離京城,把位子讓給了一位年輕后生,也遠赴邊疆與張紹搭檔,說是為張督軍減輕負擔,李渙喊習慣了,也就不改口了。
三人很早前就認識了,當時還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子。
張紹嘿嘿笑著抱拳迎了上來,拍了拍李渙的肩膀,大笑道:“瞧瞧這威名遠揚的鎮南王!如今待在自家宅子里養老不是?瘦了一大圈啊!”
李渙搖了搖頭,笑道:“在這京城陪都,也不輕松的。”
“許久不見,王爺還是那個王爺。”,王燁笑道。
“難得。”,李渙說道。
三人一同入宮去,一路上見了好些人,都算是在王朝里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比起這三人,還是要畢恭畢敬的打聲招呼的。
張紹,作為邊疆督軍,都說天高皇帝遠,手握大量兵權,而且在軍中威望極重,大申皇帝閉關多年,無論是山下百姓還是朝廷中的官員們都議論紛紛,話題的內容就是如果張紹起兵謀反,用不用半年,就能攻下京城?
王燁,為官清廉,而且人長得文質彬彬,并且至今未婚,一心從官,機緣巧合之下覓得一本山上秘籍,本身又有點修道天賦,便做了練氣士。成為練氣士后并沒有改變他的心性,反而功績卓越,陛下親自為其上調到御史大夫職位,王燁在宮中也是極富盛名,大多數文官對其都是佩服有加,協助國師司徒書彥治國安邦,彈劾、糾察毫不手軟。
李渙就更不用說了,大申王朝建立的主要功勛之一,關于的他的事跡,放在其他州都廣為流傳。
面對一路上前來打招呼的群臣百官,張紹向來不予理睬,實在是看不慣,最多就是點點頭回應,不像李渙和王燁,都會禮貌的招呼過去。
“等這般事了,二位多留幾日,去我府上小酌兩杯,如何?”,李渙問道。
“當然不急,也沒啥急的。”,張紹說道。
李渙又看向王燁,后者笑道:“我如今在張督軍手下謀事,自然他在哪我在哪。”
“嘿呀,這話說的,在我心里,你這隨軍文官與那一國之師無異啊!”,張紹立馬抱拳打趣道。
王燁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
李渙則在一旁哈哈大笑。
大殿門兩旁,兩位披甲守衛站如挺松,紋絲不動,渾身上下被那龍紋金甲包裹,看不清面貌,肅殺之氣彌漫。
這便是大申王朝最主要的禁軍之一,龍甲軍,此軍士兵身披的金色龍紋甲由墨家專人打造,造價不菲,品質極高。現在大申王朝服役的龍甲軍總計數目一萬八千人,京城駐守最多,其次是邊疆,再然后才是一些重要的關塞以及大城池內。
踏上臺階進入宮殿,首先就是給人一種一望無盡的錯覺,其次便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感慨。
云白光潔的大殿之內倒映著如清泉一般亮眼的珠光,美景如同花隔云端,讓人一時間分不清虛實。兩根參天玉柱立于龍椅兩旁,上面各盤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龍,俯瞰眾人。
此時殿內已經匯聚了來自各地的群臣百官,三兩成群各自交談著,熙熙攘攘。
殿內上百張案幾上已經擺放有一壺青瓷酒壺,數盤瓜果。
李渙、張紹率先落座,因為如今官職的緣故,王燁坐的要離得遠了一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不知此次議事,會持續多久。”,張紹捏起一粒水靈靈透光的提子,送入嘴中。
“吃個飯問個話的事,總之時間應該不會太長。”,一位緩緩走來的青色儒衫中年男子回答道。
李渙與張紹起身抱拳。
“見過國師大人。”
司徒書彥點了點頭,看向一旁的張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