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慶幸
采濤郡因為座落地域的緣故,并無高山,多是一些山丘土坡,四面環水,風景絕美,好若一處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
此郡最先是游子過客之多,然后有了那一幅千千艷艷花船圖,于是才名聲大噪,旅客不絕,一時間百姓豐衣足食,門不閉戶,是最為接近那儒家的“大同”,而這最大的功臣,莫過于這采濤郡郡守廉明有。
郡守廉明友并不是采濤郡本地人士,在二十五六的年齡一舉中第,再加上當時戶部尚書唐杰推舉,如此好事成雙,一時間那是風光無限,可謂是名動圣州。
廉明友被分配到采濤郡為官,其實只是想要為其在官場上增添幾筆績效,好再為升官做準備。當時的采濤郡那是一個百廢待興,難以發展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地域,交通不便,來往商船不愿在此停留,紛紛從左或是右邊的水道一路南下,去那伏龍城去了。廉明友還未赴任郡守一職時,采濤郡就只有舒紹一處地市,其他地方都是荒無人煙之地,還有一些綠林好漢占地為王。年輕郡守一上任,只是花費了兩月時間了解當下局勢,先是增添渡口,從原有的八座渡口提升到了二十座,然后便是向朝廷請命,派兵安定,最后大興土木,于是便有了如今的如清和怡會。
年輕郡守之后便久住不走了。
只是短短三年時間內,采濤郡煥然一新,路過的商人似乎也是嗅到了商機,一座座商鋪酒樓拔地而起,加上廉明有自身的人脈,邀請一些個詞人詩人,在那宣紙上美言幾首,這倒不是為了應付,反而是來過之后,很多人發自肺腑的留下了許多篇讓人心神向往的詩篇詞句。
紫柱金梁皇室地,莫如采濤山樹青。
恰如仙人云中君,招拂袖,碧煙清。
久在樊籠,如清洗愁。
然后這些年里,小小的采濤郡,一發不可收拾,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到前些年。
李沐春在心中開始盤算。
“做郡守做的如此妙,為何近些年如同銷聲匿跡?”,青衫年輕人喃喃自語,望向那座不遠處的郡守府,燈火通明,門前守衛,府內下人,看上去并無異樣。
青衫從高樓處一躍而下,身形出現在一處街道上,靠墻,墻內便是郡守府。
李沐春以最快的速度環繞郡守府一圈,守衛森嚴,換班井然有序,依稀間還能聽到府上婢女說笑的聲音。青衫便隨便在街上逮了一位男子,與他客套寒暄好久,那人還吹噓自己在這如清,那是無不知曉,為此李沐春還請他喝了酒。
“這郡守現在如何了?”,李沐春笑問道。
那人端起了酒碗,看了眼前的青衫一眼,笑著搖了搖頭。
“不知。”,隨后一飲而盡。
李沐春拳頭捏的忒緊,但還是笑臉相迎。
“不知大哥吃飽了沒?”
那男子擦了擦嘴,好似一臉不盡興,酒碗一放,“算了,就這么著吧。”
最后李沐春“碰巧”來到了這位大哥必經之路上,扎扎實實又請這位大哥吃了幾拳幾腳。
李沐春看著那個已經鼻青臉腫,不省人事的“豬頭”,整了整衣襟。
“現在吃飽了吧?”
青衫年輕人直接一屁股坐在那人身上,單手扶額,說到底心中還是有些郁悶。
這一路跑出來,都是被人吃虧的份,如今倒好,失手在這種人手上,果然是高手在民間。
李沐春手指輕點額頭,忽而想起一事,屁股一抬,人便消失在了原地。
年輕人身形一轉,從人群中走出,重新戴上了那頂斗笠,抬頭一看。
洋河武館。
如今武館已經打烊,只有幾個打雜的在門外打掃。
李沐春走了過去,招呼了一聲,“這位小兄弟,你們館主在不在?”
那是一位拿著笤帚的少年,偏過頭看了青衫一眼,說道:“武館打烊了,我們館主已經歇息了,公子明日再來吧。”
那青衫只是笑道:“有些急事拖不得,這樣,你就說是一位姓李的公子,還請你們館主喝過酒。”
“請我們館主喝過酒的人多了去了,不知道公子是哪位貴人啊?”,那少年的意思很明顯了。
李沐春從袖中摸出一枚亮閃閃的銀幣,雙手遞了過去,“還是我不懂禮數了,別介意啊。”
那少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那枚銀幣收入袖中,左顧右盼,這才握拳在嘴邊咳嗽幾聲,朝面前這位青衫抱拳笑道:“還請公子稍等片刻。”
李沐春點了點頭。
兜里鼓點還是好。
果然沒等多久,先前在酒館里的那位中年男子大步走了出來,看見熟悉的那一襲青衫,迎了上去,抱拳笑道:“李公子,幸會幸會,大駕光臨,付某有失遠迎。”
“哪有,付館主不愧是練家子,龍壤虎步,儼然是那大宗師之范。”
姓付的中年漢子哈哈大笑。
“付松。”,漢子抱拳道。
“李秋。”,李沐春抱拳回應道。
“李公子,請。”,付松一手攤開,李沐春也沒跟他客氣,畢竟花了這么多錢,點了點頭就進了武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付松與其就坐在正門對著的堂屋內,圓桌,兩壺酒,四五個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