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天下之寶,惟玉為最
桃花洞天,重巒疊嶂,一片密林連著一片桃花林,是為一方美景,人間難得。
有一大群靈雀停留在一顆樹冠之上,他們通體黃色,有著較長于一般鳥雀的喙,嘰嘰喳喳,似在高歌。
自那樹下,林中,有一身影正快速朝這邊逼近,速度之快,不見人形。為首那只靈雀一個振翅,反應(yīng)迅速,與其同行的鳥雀也一同飛上藍天,朝更加茂密的樹林之中飛去,陣型排列還十分規(guī)矩,隱隱約約托起一條流光。
林子里的灌木被那一道身影不斷帶動,直到轉(zhuǎn)瞬之間又遠去近百里之地,那道身影才在一塊自然形成的大石塊旁停下。
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的李沐春一躍上了巨石,朝四周看去,并未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特別是來路,更是無人追趕的痕跡。
眼下,才得以長舒一口氣,這一路走來,李沐春完全都是憋著一口氣。
先前碰見的那只已經(jīng)能略微口吐人言,修成人形模樣的靈獸實力過于強大,李沐春實力不是對手,深知糾纏并無半點好處。
李沐春盤坐在巨石上,體內(nèi)靈脈開始運轉(zhuǎn)靈氣,調(diào)息養(yǎng)神。
片刻,李沐春退出那種狀態(tài),摸了摸自己先前受傷的腹部,此時傷痕已經(jīng)幾經(jīng)痊愈,只留下一道淺淺的疤痕。
李沐春不禁疑問道:“說來也是奇怪,那靈獸看似每次出手極重,直逼要害,卻為何在快要得手之時故意收手,難道真的就只是想要嚇唬嚇唬我不成?”
或許是為了不傷到那明魚,或許真沒有想要殺死他李沐春的意愿。
“如若真下死手,我早在第一次被凍住的時候就已經(jīng)死了。”
縱使如今脫離險境,回想起來,還是有些后怕。
靈獸施展的冰法術(shù)范圍極廣,李沐春推斷,應(yīng)該是靈獸有所顧慮,不想破壞此方生態(tài),方才收手,否則凍住那片區(qū)域,應(yīng)該不成問題,而且,李沐春用劍格擋冰矛之時能夠感覺得到,那冰,極硬,如同玄冰,施術(shù)者的冰法以及靈力多少不言而喻。所以那時李沐春根本沒有猶豫,找準機會就是跑。
李沐春從劍鞘之中將長劍拔出,曲指一彈,聲音脆響,此劍細長銀白,比尋常劍要長上那么半尺,劍身卻要輕上一些,李沐春不得不佩服鑄劍之人的手法何其高超。
先前那把跟隨了自己許久的名劍“穎龍”李沐春當成離別之禮送給宋成了,作為回禮,身為宋成師父的東子崖祖師爺岳休便替為回禮,讓其在功勛堂之中任其挑選一把。
左看右看,李沐春最終還是選中了如今手中這把已經(jīng)煉制為法器的飛劍“銀隼”,別看這飛劍細長,不如尋常飛劍寬,但是速度以及力量可不遑多讓,是集迅猛和犀利為一體的飛劍。
“穎龍陪伴了我這么些年,如今一別,倒還是有些不舍。”
但李沐春一想,送給了如同自己親兄弟一般的宋成,男子突然又開心了起來。
李沐春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感嘆道:“也不知道將你煉化成型,還需要多少時日?”
休息片刻,確定自身狀態(tài)已到巔峰,李沐春這才動身,嘗試御劍飛行,這次竟然能夠超出樹冠一段距離,令其十分驚喜,回頭望去,李沐春從那飛瀑處一路奔走至此,甚至距離自己進入洞天時降落的地方還要超出百余里路。
“果然是那片區(qū)域有禁制的原因嗎?”
畢竟是個留存了近萬年的洞天福地,靈氣充裕一些地方的禁制牢固一些,稀薄一些地方自然也就松動一些,哪有修士的法術(shù)能夠完好無損的持續(xù)幾千年,天底下的修士沒人能做到,就是不知道天上那群家伙能不能做到。
將飛劍收于腰間的“金蠶”當中,李沐春可不想讓人一眼認出自己身為劍修,到時候提前提防。
奇襲,一擊制敵,省力,且迅速,李沐春可不想被人當做那捕蟬的螳螂。
能夠御劍飛行,趕路是方便又快捷,半個時辰的功夫,又遠去了百里路,雖說御劍速度遠不止于此,但李沐春為了小心起見,刻意放緩了速度,生怕又驚動到某些東西,飛瀑那次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鑒。
桃花洞天之中只有白晝不會入夜,所以不用擔心光線問題,李沐春踩在飛劍上,不急不慢的前行,時不時從懷中掏出那塊月石,直到石頭逐漸變?yōu)橥该鳎f明這洞天外面已經(jīng)入夜。
飛過一片又一片密林連接著的桃花林,李沐春見到一根破碎的石柱,縱使破碎也十分粗壯,就這么倒插在山間,這片區(qū)域,已經(jīng)沒有那么嶙峋,只有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包。
李沐春繞著石柱飛了一圈,粗略估計,五六十個壯年男性圍成圈才能抱住。
越往前飛,越能見到漫山遍野的斷壁殘垣。
在這片區(qū)域落下,李沐春來到一塊破碎成兩截的石壁處,其上刻滿了銘文。
李沐春從小看書頗雜,對許多領(lǐng)域都有所涉獵,其中便包括幾本有關(guān)建筑類的古籍。
在這些斷壁殘垣上,最常見到的便是精美的雕刻和彩繪,其中龍鳳、麒麟等異獸出場較多,還有一些較少的山水、花卉,即使這么多年過去,顏料只是稍許褪色,李沐春不禁好奇到底是何種玄妙的材質(zhì)。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飛檐翹角,斗拱藻井,這些都已經(jīng)殘缺不全,但縱觀全貌,仍然能隱約看出其昔日的輝煌與精致,表面斑駁陸離,堅硬的質(zhì)地和厚重的歷史感依舊令人震撼。
身處這片遺跡之中,就算是風吹都帶有遠古的氣息,輕輕拂過那些被歲月二次雕琢的石壁,隱約間發(fā)出低沉而悠長的回響。
經(jīng)過一番觀察,李沐春幾本可以確定,在那萬余年前,這里是一方宮殿。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