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保護機制(加更)
第77章 保護機制(加更)
實驗區的第一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是江淼自己的專屬實驗室之一,也是專門用于進行轉基因的實驗室。
并沒有讓其他人插手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他的研究方式異于常人,和別人一起研究容易被看出問題。
目前張成棟等人正做草莓苗的組培繁殖,所謂的組培繁殖,其實就是類似于扦插育苗,只不過組培繁殖不能在大棚、露天農田進行,而是要在專業的無菌實驗室進行。
因此組培苗又被稱為脫毒苗。
其實江淼精挑細選出來的茉莉草莓、香草草莓、奶酪草莓,都是高抗病品種,就算是不使用組培脫毒,也可以在一片農田之中,連續種植四五年左右,才有可能出現針對性的細菌病毒。
現階段開啟組培育苗生產,其實脫毒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了快速爆產能。
畢竟匍匐莖扦插育苗和種子育苗的速度太慢了,不利于大規模擴大生產。
目前整個實驗區內,其中15畝面積的實驗室,就是專門為組培育苗而專門設計的。
采用組培育苗技術,只要完成前期的前四代培育,之后每畝實驗室每45天左右,就可以生產二十幾萬株草莓苗。
通常情況下,草莓組培育苗以45天左右為一代,每一代會比上一代增加6~7倍的數量。
以當前100株苗為初代,經過45天后,二代苗就是700株;
再過45天,第三代苗就是4900株…
再過45天,第四代苗則為3.43萬株…
以此類推,第五代苗就可以達到24萬株左右。
如果15畝育苗實驗室全部投入使用,大約在半年后,每45天就可以生產360萬株草莓苗。
實際上,360萬株苗對于海陸豐公司而言并不算太多,因為南湖農場的大棚是采用地面加架空種植結合的,每畝需要1.2萬株苗。
目前360萬株也就種植300畝而已。
考慮到了目前南湖農場的面積,加起來只有600畝,其中規劃為種植草莓的面積,更是只有200畝;剩下400畝,除了50畝實驗田,150畝是人參果、200畝是番茄。
因此實驗室的組培育苗肯定不能搞太多,不然只能選擇對外出售種苗了。
雖然海陸豐公司已經申請了種子生產和銷售的許可證,三個草莓品種也注冊了相關的專利,但是江淼現階段并沒有出售種苗的想法。
一方面是三個草莓新品種還沒有完全被市場熟知,主動推銷的效果不會太好。
另一方面,作為高附加值的產品,現階段還處于高利潤階段,沒有必要出售種苗,給自己制造競爭對手。
而且江淼太了解國內一部分種植戶的心態。
國內一盤散沙的種植戶,一看到哪個農作物的市場價格高,往往就會一窩蜂地沖向哪個農作物,然后毫無規劃和風險管理的擴大規模。
當農產品大量上市后,就被收購商卡脖子,緊接著種植戶之間相互內卷價格,最后干得自己的利潤越來越低,但市場零售價卻不見減少多少。
從沙糖桔,到陽光玫瑰葡萄,再到獼猴桃,一個個慘痛的案例,就活生生擺在那里。
因此江淼就算是以后打算出售種苗,也不會毫無節制的在全國各地展開銷售,最多指定一兩個縣,作為該地的專屬品種,然后禁止其他地方種植。
不然各地種植戶內卷起來,可以將海陸豐公司的三個草莓品種給干成白菜價。
到時候種植戶為了利益,就會選擇降低品控,來減少成本,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現在市面上六七塊錢一斤的陽光玫瑰葡萄哪里來的?
就是瘋狂內卷帶來的品控下降,從而導致收購商不愿意收,種植戶只能低價甩賣,低價甩賣的低品質陽光玫瑰葡萄,又進一步形成劣幣逐良幣的效應,逼迫那些維持品質的種植戶降價,從而一步步導致種植的利潤不斷下降。
因此要保證新品種的合理利潤,適當控制種植區域和種植規模,就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手段。
同時還不能對于種植戶太過于放任自由,不然他們很快就會被收購商各個擊破。
比如去年的翠香獼猴桃,就出現了不小的風波,起因就是有電商銷售商要求種植戶提前采摘發貨,本來九月底才適合采摘的果實,結果在八月份就開始采摘了。
提前采摘的獼猴桃,就算是放再久,也不會變軟,哪怕是勉強變軟了,品質也非常差。
在種植戶各自為戰的大環境下,自然有人會為了眼前的利益,向電商銷售商妥協;同時一部分毫無底線的電商,也為了短期利益,搶時間發貨,根本不在乎產品的質量。
這種行為導致產品口碑崩壞。
人家電商公司可以改頭換面,你種植戶可沒有辦法改頭換面,除非你改種其他水果。
問題是早期投入的大量成本呢?
特別是非草本類的水果,從種植到收獲,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投入這么多成本,還沒種植幾年就要面臨淘汰,鐵定收不回本。
因此那些提前采摘果子的種植戶是非蠢即壞,而那些引誘種植戶提前采摘的電商公司,則是純純的壞種。
從某種程度來講,行業協會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比較有必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