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尋求破局(中杯)
emsp;海陸豐公司半年的凈利潤就超過5億。
看起來海大集團規模龐大,可這有什么用。
年度凈利潤兩者相差不大,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一個是泥足巨人。
一個是短小精悍。
而且海陸豐公司的短小精悍,那只是暫時性的,類似于未成年人的沒有發育完全,過幾年再來看一下,估計就會變成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龐然大物。
至于借鑒配方的想法。
在調查了海陸豐公司注冊的163個鰻魚飼料專利配方、67個埃及塘虱飼料專利配方之后,海大集團的所有人都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這種明顯的專利族,就說明海陸豐公司非常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飼料作為外銷產品,對方只需要一查,拿著飼料去檢測一下,就知道飼料的大概情況。
作為本來就是如履薄冰的海大集團,加上上市公司的特性,這種明晃晃侵犯其他公司專利的行為,打官司是贏不了的。
到時候反而會吃雞不成蝕把米。
因此再三考慮之后,薛化還是決定和海陸豐公司合作。
江淼此時手上的合作邀請上,就是對方希望在生產魚粉魚油上,引進喂養埃及塘虱的4號飼料配方。
對于海大集團的想法,江淼可以猜出一二,大概率薛化是想通過大規模自產魚粉魚油,壓低飼料居高不下的生產成本。
而對方提到了另一個合作,那就是他們公司承諾不會進入去腥飼料中的細分領域,希望海陸豐公司可以研發配套的去腥飼料。
也就是說,海大集團打算通過埃及塘虱魚粉魚油,壓低自己一部分普通飼料的成本,從而實現降本增利。
但是由于埃及塘虱魚粉魚油做飼料,會讓水產品體內的土腥味不同程度增加,嚴重影響水產品的品質。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海陸豐公司的去腥飼料。
江淼思考了片刻,抬起頭來吩咐道:“德明,通知海大集團,我明天中午可以見他們。”
“好的。”劉德明點了點頭,同時他心里面也不覺得老板的語氣有什么問題。
畢竟這個合作是對方主動找上門來的,而不是海陸豐公司求著對方,江淼自然不會過去羊城浪費時間,如果對方真有誠意,就親自過來洽談。
劉德明剛剛回復對方郵件,不到半個小時,就收到了回復。
海大集團也非常清楚誰是大小王,表示他們董事長明天中午會親自前來洽談合作事宜。
第二天,中午。
江淼和蔣海波、以及價研辦公室秦漢明、商務秘書劉德明,在實驗區的餐廳接待了從羊城過來的薛化一行人。
“薛總,請坐。”
“江總,久仰大名了。”方臉的薛化看起像四十多歲,其實他今年已經55歲了。
江淼給對方倒了一杯茶:“薛總喝茶。”
“江總客氣了,這一次我們來訪,主要是想和貴公司達成合作,不知道江總有什么條件?”做技術出身的薛化也沒有彎彎繞繞的意思。
“貴公司想通過養殖埃及塘虱緩解原材料供應壓力,這確實是一個好想法,對于埃及塘虱產業的規劃,我也有自己想法。”江淼緩緩說道:
“如果貴公司自己養殖,那綜合成本可壓縮到每公斤埃及塘虱1.5元,以我們公司特殊配方喂養的埃及塘虱,粗蛋白含量在25%左右,每噸埃及塘虱可以生產373公斤魚粉,加上其他成本,每噸魚粉成本大概在4400塊錢左右。”
薛化點了點頭:“確實,這一點我們確實可以做到。”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目前我們公司的埃及塘虱統一收購價為3塊錢一公斤,當然我們下個月開始,也會調低為2.5元每公斤的收購價格,這意味著我們每噸魚粉成本為7000左右。”
聽到這里,薛化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矛盾。
雙方成本出現了這2600塊錢的區別。
顯然這筆錢,就是海陸豐公司讓利給養殖戶的。
可海大集團大概率是自己生產埃及塘虱,因此這一份錢肯定變成其利潤空間。
江淼可不想便宜了對方。
畢竟埃及塘虱還有魚油這個副產品,價值也非常高。
思考了一會,薛化開口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不如這樣吧!我們每生產一噸埃及塘虱魚粉,可以給貴公司支付1000塊錢專利費如何?”
“低了,別忘了還有魚油。”
“1500,這基本是我們的極限了。”
“1600,剛好你們的成本可以卡在6000。”
薛化和幾個管理層小聲討論了一會,然后點了點頭:“可以。”
“合作愉快。”
薛化心里面苦笑,這就是技術領先的強勢。
如果他們不使用海陸豐公司的專利飼料,埃及塘虱的養殖成本會提升到2元每公斤,而且魚肉粗蛋白含量也只有20~22%左右。
雖然國內有一些小魚粉工廠,成本可以做到每噸4000~500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