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勃勃生機(中杯)
轉場至少需要100輛大貨車,加上司機和技術人員,這費用還不如就地過冬,而且轉場存在交通風險,也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導致蜜蜂患病。
既然要就地過冬,那漠南蜂場就需要考慮二三月份的蜜蜂食物問題。
而恰好贛南蜂場這邊會生產大量微毒的油茶花蜜,直接運輸到漠南蜂蜜,成本反而比轉產南方低很多。
一舉兩得,將油茶花蜜廢物利用了,又讓漠南蜂場度過青黃不接的初春時節。
當然,海陸豐公司的養蜂產業,并不會嚴重影響到其他蜂農,因為海陸豐公司的養蜂蜜源是自己的基地,沒有侵占其他蜂農的傳統蜜源地。
至于臨售價格太低的問題,這也不會嚴重沖擊蜂農。
答案就在水蜜收購價格和濃縮蜜的市場零售價上。
只要將兩種的價格擺出來,就知道錢被誰賺了。
水蜜收購價格是6000~7000塊錢每噸。
濃縮蜜零售價卻高達60~120塊錢每公斤,換算一下,就是6萬~12萬每噸。
兩者價差是10~20倍。
而水蜜生產濃縮蜜,平均為3.7公斤水蜜生產1公斤濃縮蜜,哪怕是加上各項生產成本,1噸濃縮蜜的總成本最多就3萬塊錢,如果管理得當,每噸濃縮蜜總成本差不多就2.6萬元左右。
經過廠商、經銷商、零售商層層加碼之后,價格直接翻了2~4倍。
蜂農沒有賺到幾個錢。
反倒是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目前蜂蜜的零售價格,還存在巨大的壓縮空間。
至于廠商會不會壓低水蜜收購價格,答案是必然的。
可這不代表他們會成功。
海陸豐公司目前的蜜蜂養殖隊員工來自哪里?50%來自之前的流動蜂農。
他們為什么不繼續流動養殖蜜蜂?
還不是掙不到錢,還又苦又累,每年都在追逐蜜源而轉場,這工作真不是一般人愿意干的。
小型家庭式流動蜂農,一般一戶就30~100箱蜜蜂,運氣好的話,遇到附近有大片處于大流蜜期的農作物,一個月可以割1.5~5噸水蜜,差不多就是1.2~3.5萬元收入。
可問題是這一路上需要油錢、車輛折舊費、住宿、日常開銷、藥錢、蜜蜂飼料(蜜糖)等。
如果遇到不好的年份,直接就是顆粒無收。
年份比較好,一年的毛利也就3~5萬元,通常還是夫妻倆、一家人的共同收入。
既然如此,那面對海陸豐公司的橄欖枝,絕大部分年輕的蜂農都愿意從遷徙蜂農變成固定養蜂技術員,每個月至少有6500塊錢的基本工資拿,加上其他績效獎金之類,這不比在野外風餐露宿、一年逐蜜遷徙強?至少娶老婆容易了很多。
畢竟年輕一輩的蜂農,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吃香,在相親市場上屬于比農民競爭力還低的群體。
一聽到一年到頭有大半年要在全國各地的野外渡過,請問哪一個年輕女孩會受得了這種生活。
因此很多老蜂農,一聽到海陸豐公司在大規模招聘養蜂技術員,就第一時間將準備繼承家業的子女送過來,他們知道自己這一行的真實情況,不想子女繼續重復自己的苦逼生活。
說不定哪天開車遇到車禍,或者在野外遇到野豬之類,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因此海陸豐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和全國各地的蜂農群體,形成了一個關系網。
目前無論是蜂蜜加工廠,還是贛南和漠南的蜂蜜加工廠,如果生產線二十四小時連軸轉,一年是可以生產12萬噸左右的濃縮蜜,而且海陸豐公司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將生產線產能擴充幾倍。
如果其他蜂蜜加工廠不愿意以每噸6000~7000塊錢價格收購水蜜,那海陸豐公司肯定要出面兜底,反正蜂蜜這東西,在濃縮狀態下,可以保存兩三年。
而且每噸6000~7000塊錢的兜底價格,如果零售價格是每公斤40塊錢,仍然有十幾塊錢的毛利。
海陸豐公司就算是批發給經銷商和零售商,每公斤也至少會有5塊錢的毛利。
反正市場競爭嘛!
講究的就是一個優勝劣汰。
如果嫌棄每公斤5塊錢的毛利太低,大可以關門歇業,將市場交給海陸豐公司就好了。
江淼早就摸清楚了國內很多企業的尿性,現在刀子不割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在那里裝死,等真被刀架脖子上時,一個個比誰都卷。
只要穩住蜂農群體,蜂蜜加工廠商、經銷商、零售商都是紙老虎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