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試點合作
msp; 今天對方已經帶著團隊,來到了塔敏查干基地。
“盧總,初次見面,我是蔣海波。”
“蔣總,你好。”
蔣海波沒有拖泥帶水,來之前他就和對方在電話談過了簡單的內容。
因此他直接帶對方來到了塔敏查干基地內部,眼前這個場地,是前幾天剛剛改造好的蓄電中心。
海陸豐公司本部的公平鎮,這些天都在擴充生產線和完善工藝,目前每天的產能,是1300立方米的海綿電芯。
一個星期之前,總部就送了一大批海綿電池過來。
提前改造好的場地,電池一到位之后,就立刻被安裝上去。
盧鎮威看著眼前一排排大型的電池箱:“這些就是貴公司生產的海綿電池?”
“是的,一共是2000個電池,最大蓄電量為90萬千瓦時,最大輸出功率為19.2萬千瓦。”蔣海波一旁的蓄電中心技術總監解釋道。
盧鎮威對于使用多少電池,其實并沒有多少興趣,他真正關心的點,是這些電池的成本是多少:
“蔣總,你們的報價是多少?”
“我們公司采用租賃模式,每立方米電芯租金為1萬元,另外還有1萬元押金。”
“1萬元?”盧鎮威看向團隊的成本核算師,幾個成本核算師頓時會意,開始根據這個成本,以及剛才海陸豐公司提供的數據,進行成本核算。
過了半個小時左右。
其中一個成本核算師在盧鎮威耳畔小聲說了幾句話。
“加上基建成本,每千瓦時累計增加成本為0.0524元?”盧鎮威非常驚訝這個數據,他迅速和其他幾個團隊之中的管理層道到一旁的討論起來。
“劉副總,你怎么看?”
劉國錫提了提眼鏡,說了自己的看法:“盧總,如果海陸豐公司愿意簽長約,我認為可以考慮合作。”
“沒有錯,必須簽長約,要是海陸豐公司過幾年突然漲價,那我們豈不是非常被動。”
“你們認為簽幾年比較合適?”
“保底要10年,如果是哲里木市的項目,這個風電群才投入運行兩年多,最好可以簽15年,到時候這個風電群也臨近報廢了。”
顯然對于他們京能國際而言,目前高質量低成本的蓄電池太有吸引力了,他們唯一的顧慮就是海陸豐公司未來漲價。
要知道,別看他們在哲里木市的風電群,裝機容量達到243萬千瓦時,然而配備的蓄電系統只有47.6萬千瓦時。
這個配套的蓄電系統,不僅僅成本非常高,而且功率還非常雞肋。
要知道風電這東西比光電還不穩定。
比如此時初春的哲里木市,風非常大,日常發電量可以達到每天3500∽4000萬千瓦時,讓一個蓄電上限只有47.6萬千瓦時的配套系統如何消納這么多電。
結果只能選擇棄電一部分,來維持穩定性。
也就是說,哪怕是蓄電系統47.6萬千瓦時的蓄電上限拉滿,每年只能調控20億度左右的電。
按照哲里木盟的風電群243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平均每年發電3000個小時,每年發電就是72.9億度。
就算是風機一部分電可以通過調壓整流之后,直接輸入電網,每年也至少有20∽30億度電,被白白浪費掉。
現在京能國際在哲里木的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度0.36元,這意味著每年有7.2∽10.8億元的潛在收入無法有效獲得。
至于采購磷酸鋰鐵、鉛酸電池之類,繼續加大蓄電系統的消納能力,京能國際已經承受不起了。
很多人吹得天花亂墜的綠醇、綠氫項目,同樣不適合風電。
準確來講,是不適合不穩定的風電。
這種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甲醇、氫氣,如果供電系統不穩定,不僅僅會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而且還會加大成本和增加安全隱患、調控難度。
而盧鎮威一聽到使用海陸豐公司的電池,每度電才增加0.0524元的成本,他就非常心動了。
內部討論好之后,盧鎮威便迫不及待找到了蔣海波,直接開門見山說道:“蔣總,我們打算將哲里木風電項目作為試點,先造一個2000立方米電芯的蓄電調控中心。”
“合作愉快,我相信貴公司一定不會后悔今天的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