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西部大開發”
第255章 “西部大開發”
瓊州,感恩市。
海陸豐公司瓊州分公司的感恩市辦公室負責人林文易,正帶著張信誠等人,在當地的自營農場進行考察。
這里是大田鎮,屬于丘陵、臺地地形,因此海陸豐公司在當地承包了8600畝山地用于種植榴蓮。
榴蓮農場內,除了新技術榴蓮之外,還有利用林下空間種植的紫花苜蓿、白花三葉草等牧草。
不過此時這些榴蓮和牧草的生長情況并不好。
林文易苦笑著解釋道:“張總,不是我們管理不好,而是感恩市這邊每年冬春季節容易出現干旱,特別是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發,比如去年冬春季,當地就經歷了長達119天的旱情。”
張信誠并不是那種沒事找事的人,畢竟這種天氣原因,有時候不是人力可以干預的,而且這一次他過來,也是為了解決當地用水問題。
“半個月前吩咐你們的事情,你們進行到了哪里?”
“已經弄好了,我們和當地談好了合作條款,他們答應我們的用水調劑方案,我們還在沿海并購了5個工廠,現在正在進行改造。”
“很好。”張信誠對于這邊的工作進度非常滿意。
所謂的用水調劑方案,就是由海陸豐公司投資建設海水淡化工廠,向感恩市的感恩平原低價出售純凈水,而上游的大田鎮等山地地區,則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抽調附近水庫的水,用于工業農業生產。
如此一來,既可以減少沿海向內地輸水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內地農業工業的用水。
林文易向他仔細介紹了五個工廠的位置:“…目前五個海水淡化工廠的位置,分別是在海尾鎮、墩頭鎮、新龍鎮、感城鎮、鋪村鎮。”
“按照公司的要求,我們購入的場地,每一個都可以滿足每年向周邊輸水5000萬立方米的標準。”
張信誠觀察著地圖上的布局,緊接著又搖了搖頭:“不夠,密度要再增加,增加到10個,其中靠近感恩平原的海尾鎮、墩頭鎮海水淡化工廠,每年的產能要達到1億立方米的標準。”
“好的,張總,我回去之后馬上安排落實。”林文易知道自己人輕言微,只要落實上級交代的任務即可,至于項目能不能盈利,這其實無關緊要,反正天塌下來,還有高個的頂著。
盈利自然是沒有壓力的。
雖然瓊州西部年降水量可以達到1750毫米,問題是當地的降水屬于季節性降水,集中在夏季,還和臺風天氣高發期重疊。
而且瓊州的地形也不利于降水儲存,要不是近幾十年來,當地不斷修建水利工程,冬春季節缺水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雖然當地已經建設了石碌水庫、大廣壩水庫、探貢水庫、高坡嶺水庫、陀興水庫、長茅水庫、大安水庫、石門水庫、三曲溝水庫,但仍然沒有辦法完全緩解當地旱季用水。
特別是作為用水大頭的農業生產。
目前很多當地農場都是采用比較傳統的大水漫灌模式,采用精控滴灌的設備成本太高,對于很多農戶而言,這是不劃算的投資。
海陸豐公司的山地榴蓮,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采用滴灌模式。
而當地和海陸豐公司合作的榴蓮種植戶,很多也是采用了滴灌,就是為了減少用水,避免旱情影響下,導致后續用水出現問題。
張信誠在大田鎮榴蓮農場考察了兩個多小時,又馬不停蹄趕往三家鎮。
三家鎮處于感恩平原的中心,也是當地的水稻和水果種植大鎮。
在三家鎮西面,靠近昌化江的一側,有一家被海陸豐公司收購的工廠,這個工廠被改造成為造紙廠和抽絲廠。
因為感恩平原目前種植了近7.6萬畝麥克系香蕉,每年會產生大量的蕉麻,而蕉麻生產過程中,并不是所有蕉麻都可以作為紡織品,一些纖維不達標,或者加工損耗,會產生大約10%到20%的次品纖維。
這種次品纖維,就可以用于造紙。
而且當地還是水稻種植產區,水稻秸稈同樣可以用于造紙。
三家鎮造紙廠隸屬于瓊州紡織集團的下屬子公司,屬于海陸豐公司的孫公司。
張信誠到來這個工廠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收到相關通知,這也是海陸豐公司內部的管理模式,一般情況都是管理層到了現場,才臨時通知工廠這邊,不會給工廠或者農場提前準備的時間。
一到來,張信誠就眉頭緊皺:“雖然距離居民區有兩三公里,但是這氣味明顯是處理不好,要整改。”
一旁的林文易并沒有開口,因為他屬于公司直轄系統的人,和瓊州紡織集團隔著好幾層關系,這種事情輪不到他操心。
而剛剛出來迎接的廠長苗東岸,臉色則有些忐忑不安:“張總,我們會盡快整改。”
仍然張信誠卻沒有輕拿輕放:,直接呵斥道:“你們管理是怎么干的?工人的防毒面具和安全帽呢?”
“廠房溫度濕度太高,工人戴著防毒面具和安全帽不舒服。”苗東岸硬著頭皮回道。
“工廠不能安裝空調嗎?這是公司規定的安全生產標準要求,別在這里給我打馬虎眼,要是出事情了,你負責嗎?”張信誠沒好氣說道。
“是是,我們馬上整改。”
“還有這些原材料堆放管理,現場看起來一團糟,你們管理怎么做的?”
張信誠劈頭蓋臉一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