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機密文件
第306章 機密文件
進了實驗室的辦公區。
杜國建沒有說什么套話,直接詢問起他們搞出了什么新技術:“劉博士,給我介紹一下新技術的具體情況吧!”
“好,事情是這樣的…”劉同信一邊說,一邊就整理好的文件遞給對方。
聽著劉同信的描述,杜國建接過文件,低頭瀏覽起來。
十幾分鐘后,他才抬起頭來,目光灼灼地看向方騰龍:“方研究員的成果確實涉及到戰略安全,不過你放心,雖然可能需要嚴格保密技術,但是公司內部一定會記錄好你的功勞,同時也不會虧待你的。”
“我理解公司的顧慮,也愿意接受公司的保密安排。”方騰龍自然沒有什么意見。
他成為海陸豐系的科研人員,就已經有了覺悟。
從去年七八月份開始,歐美學術界還搞了很多次學術會議,邀請了海陸豐系的科研人員去歐美進行交流,結果同樣被拒絕了。
特別是去年年底,諾貝爾獎提名江淼和林書雅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被兩人直接拒絕之后,就代表著海陸豐系和歐美學術界徹底撕破臉皮了。
現在方騰龍搞出這種成果,他自己非常清楚這種技術背的價值,同時他也沒有拿諾貝爾獎的想法,不過國內的國家技術獎之類,估計是很容易拿到。
不過考慮到需要保密,他估計最近這幾年肯定不會公開這個技術的。
一旁劉同信笑著拍了拍方騰龍的肩膀:“我非常看好阿龍的這個技術,目前主流的氘和氚的提煉技術,其需要的成本非常高,我們可以做到幾乎白菜價,同時還可以助力可控核聚變的進一步發展。”
看完了文件的杜國建微微點頭,他雖然沒有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但他是西工大畢業的工科博士,基本的理科素養還是具備的。
而劉同信等人在整理報告的時候,也盡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因此只要瀏覽過文件,就基本知道這個技術的價值了。
在文件上,劉同信等人也采納了一部分對比數據。
比如氚元素目前全球年產量僅約2到3公斤,成本高昂約每克20萬華元。
沒有看錯,不是每噸20萬華元,而是每克20萬華元。
若通過此技術,每噸超重水可提取約272公斤氚,其提煉成本只需要每克1.83華元,將徹底解決聚變能源的燃料短缺問題,進一步推動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應用。
方騰龍倒沒有志得意滿,而是撓了撓鬢邊說道:“杜總,目前就算是我們可以提供廉價的超重水,我估計可控核聚變要進入商業化階段,還是比較困難的。”
他之所以選擇潑冷水,就是擔心公司的管理層盲目投資,對于這種情況,他想要提前打預防針,免得到時候被牽扯到。
劉同信也是這個想法,因此他補充道:“杜總,阿龍說得不錯,目前就算是我們可以提供廉價的超重水,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仍然是任重道遠。”
“哦?”杜國建隨即也從興奮之中冷靜下來,他只是機械設備設計類型的工科博士,雖然知道一些核物理的簡單概念,但并沒有深入了解過,因此他希望了解一下詳細情況:
“方研究員給我解解惑。”
“沒問題…”方騰龍詳細介紹了可控核聚變的一些問題。
聽了十幾分鐘,杜國建也初步弄清楚了原因。
具體一點的原因,就是目前在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原材料中,氘和氚的反應要求是相對最低。
在所有核聚變反應中,氘-氚核聚變之所以是相對比較易于實現的類型,這是因為它們所帶電荷較少,原子核間的靜電斥力相對較小,在較低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就有可能發生核聚變反應。
與其他核聚變反應相比,如氘-氦3、氦3 -氦3以及氕-硼等反應,氘-氚反應所需的點火溫度僅需約1億攝氏度左右。
而像氦3 -氦3聚變需要的點火溫度至少是15億攝氏度,氕-硼反應的最佳溫度約為純氫反應的10億攝氏度,對能量約束的要求也比氘-氚反應嚴格500倍。
這看起來,不是好處嗎?
畢竟氘-氚反應的溫度要求低,只需要大約1億攝氏度左右,目前很多托卡馬克裝置都可以實現1億攝氏度的運行溫度。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
氘-氚反應的要求溫度比較低,卻會產生大量的中子,中子照射對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的內壁材料損傷非常可怕,同時還會導致內壁材料產生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內壁材料處理難題,存在核泄漏、核污染的潛在風險。
而氦3-氦3反應的溫度要求比較高,但好處就不會大量產生中子,這可以讓反應裝置的內壁材料要求進一步下降,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還沒有核泄漏、核污染的風險。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杜國建倒是沒有露出失望的表情:“雖然可控核聚變沒有那么快,但這種事情不是我們應該操心的,畢竟公司又沒有可控核聚變項目。”
“杜總,具體技術如何開發利用上,就麻煩您和公司了。”劉同信對于這個結果同樣比較滿意。
“分內之事,這件事就交給我,不過你們的報告應該是今天剛剛整理好的吧?”
一旁的黃重義直接點了點頭:“杜總慧眼如炬,我們也確實是今天剛剛整理完成。”
“這樣吧!我給你們一個星期時間,你們重新整理一下,拿出一份完善的技術報告,畢竟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