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
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
沒過多長時間,常浩南就收到了來自興澄特鋼的測試結果。
用最快的速度下載,然后打開。
學校給他配的這臺新電腦性能不錯,甚至可以同時打開兩份表格而不卡頓,這讓他的辦公體驗相比過去好了不止一點半點。
對于一個已經習慣現代辦公手段的人來說,每次都捧著幾份打印出來的紙質表格一一對照簡直是一件傷眼又傷腦的事情。
“這兩種材料……好像還是有點差別的嘛……”
把關鍵數據提煉出來對照一番之后,常浩南摸著下巴思索道。
冶金這種東西,可以說是開放性試題,沒有標準答案。
至少現在還沒有。
因此,盡管興澄特鋼和東北特鋼造出來的新材料,可以算是一母同源,畢竟都是從他提供的那套工藝設計方法里面推出來的,但是跟其它特種鋼企業的情況差不多,由于過去的經驗和習慣存在不同,因此最終推出來的具體工藝也不會完全一樣。
總體上來說,還是興澄特鋼的產品更適合做軸承。
而東北特鋼的材料表層硬度和芯部硬度都更大,相對來說更適合做齒輪。
當然,差別肯定是不太大的,真要換著用也沒啥大毛病。
軸承鋼和齒輪鋼在很多時候都是同一種基材,生產商拿回去再進行不同的后處理就行了。
只不過航發軸承本就用量不大,加上現在還是試制,所以肯定要選個最合適的。
盡管東北特鋼算是常浩南家鄉遼省的企業,但這種時候也不好損公肥私。
于是,他拿起桌上紅色座機的聽筒,給盛京的黎明發動機公司打去了一個電話。
“喂,我是常浩南,幫我轉接一下你們鐘總。”
常浩南和鐘世宏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只不過在對方的下屬面前肯定還是要稱呼的正式一點。
工作場合稱職務.jpg
“您稍等。”
很快,在一陣持續大概幾秒鐘的撥號音之后,電話被重新接通。
“常總,您找我。”
“鐘工,蘇省那邊的興澄特鋼公司開發出了一種性能比M50NiL更好的新型軸承鋼,從材料性能上看完全可以用在第三代渦扇發動機上,你盡快跟復軸、洛軸和冰軸三家分別接觸一下,讓他們提供一些樣品做個基礎性能測試。”
“等等……比M50NiL還好?”
鐘世宏作為黎明廠的老技術人員,盡管并非冶金專業,但對于航發軸承鋼這種東西自然也頗有了解。
華夏在90年代以前使用的軸承鋼主要是第一代的ZCCr15,一種1901年問世的典型高碳鉻鋼。
當然古老不意味著落后,這種鋼在高速鐵路和精密機床中仍然在大量使用,但并不適合航空發動機這種惡劣的工作環境。
直到90年代中期,在渦噴14和渦軸8上面,總算實現了第二代軸承鋼M50的國產化應用,但對于這一材料的研究仍然遠遠不及發達國家深入。
至于M50NiL,他之前根本就沒想過能在渦扇10項目里用上。
這也是鐘世宏的一塊心病。
畢竟三代發動機軸承的工作環境相比二代發動機更加惡劣,如果把渦噴14的軸承搬到渦扇10上,首翻周期恐怕要比150小時更低。
那幾乎就不可接受了。
結果現在,連渦扇10的總體設計都還沒出來,常總一個電話過來,就告訴他這個心病已經解決了?
“對,這個你可以跟軸承供應商去對接,正好前段時間我也跟幾個機械設計領域的專家設計了一系列全新的球軸承和滾子軸承,結合新的軸承鋼,完全可以在第三代發動機上面實現軸承與整機同壽!”
“這……我……天吶……”
電話那頭的鐘世宏已經因為巨大的驚喜而有些發懵,坐在辦公桌前緩了一會之后才總算稍稍平靜下來:
“那常總,這個軸承如果通過了基礎性能測試,是要先裝到渦扇9上面做一下裝機檢測?”
雖然常浩南名義上只是太行發動機的總設計師,而渦扇9項目仍然完全由430廠負責,但如今幾乎半個430廠的研發和生產團隊都在盛京這邊,因此他實際上完全可以同時指揮兩個項目。
于是他當即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對,在渦扇10的詳細設計方案出來之前,所有生產工藝相關的技術,伱們黎明廠都跟430廠對接一下,在渦扇9上面進行測試,這樣設計工作和生產工作兩不耽誤,還能順便解決渦扇中推的國產化問題。”
這種操作嚴格來說當然是有些不講究的,但華夏在航空動力這塊的底子實在太差,不僅資金投入有限,就連研發和生產人員的規模,要想同時完成兩個大項目也是捉襟見肘。
偏偏這兩種型號的渦扇發動機又都是重點型號的關鍵子系統,因此常浩南只能用這種辦法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了。
這也是為什么他在上午那份建議書中,強烈反對把航空工業總公司平分為業務相同的兩個集團搞所謂的“同領域競爭”。
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