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
是指已經轉入研發的大型預警機。
跟前世一樣,被命名為空警2000。
只不過載機從伊爾76換成了經過長航程改造,也就是把行李艙空間換成油箱的C909。
出于穩妥和盡快形成戰斗力的考慮,這一型號仍然選擇了相對傳統的有源相控陣構型,陣面設計為背靠背的C波段/L波段雙面陣。
至于更加激進的光控相控陣,則交給同步進行的、但是以外貿為主的小型平衡木天線來驗證。
等到性能完全穩定下來之后再考慮出口轉內銷。
盡管是電掃描雷達,但空警2000的圓盤型雷達罩仍然能以最快6圈/分鐘的速度進行旋轉。
不是為了掃描,而是調整角度,以彌補雙面陣導致的視野盲區。
而除了這些由于平臺升級而自然帶來的性能提升以外,常浩南還準備第一次將空軍數據鏈系統引入到空警2000上面。
當然,由于眼下沒有足夠的通訊衛星,因此飛機之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采用直傳形式,或者依托地面中繼站來交換數據,有效范圍相對較短。
只有大概幾百公里的樣子。
但對于主要作戰區域集中在國土周邊,任務也是以積極防御為主的華夏空軍來說,仍然是一項巨大提升——
之前的空警200由于研發時間較短,服役相對倉促,因此雖然能提供偵察預警功能,但卻只能通過無線電語音溝通的形式進行數據分享和指揮。
換句話說,空警200發現的目標,對于戰斗機飛行員來說只是一個“方位xx、距離xx、數量xx”的信息。
盡管AESA可以每秒鐘更新數百次目標情況,但指揮員的語速總歸是有限的。
因此信息仍然不夠實時和準確。
而空警2000發現的目標,即便戰斗機出于隱蔽性考慮沒開雷達,或者目標遠在戰斗機雷達的探測范圍以外,則仍然可以直接通過數據鏈呈現在多功能顯示器上。
在紙面數據上,有無數據鏈或許看不出什么差別。
但信息的時效性和直觀性都大大提高。
絕對的戰力倍增器。
而這個空軍數據鏈,幾乎就是驗證網絡編碼技術的絕佳機會。
張維永作為專業搞衛星的,倒是不清楚預警機項目里面的這些彎彎繞繞。
但見到常浩南的態度斬釘截鐵,而且明顯已經在心中有了謀劃,他在猶豫片刻之后,還是決定跟著對方的安排走:
“那我接下來應該……”
“張總你接下來的任務,是從航天發射和衛星設計層面開展一些預研工作,尤其是把相關資料要準備齊全,等我那邊的工程驗證數據到手之后,能盡快完成立項并轉入正式研發!”
聽到這個要求,張維永不由得皺了皺眉。
倒不是他覺得這活有多難做。
正相反,實際上是太簡單了……
“???,這種事情哪怕不用你說我也肯定會做的,我是想問,有沒有更……重要一些的工作?”
見到他如此云淡風輕的模樣,常浩南笑了笑。
顯然,對方還不知道他口中的“盡快”是什么概念。
“如果沒有什么不可抗力干擾的話,我希望能在兩年之內讓衛星上天……”
“噗——”
張維永還沒來得及咽下去的水差點就噴出來。
他本來以為對方想說兩年內正式立項。
結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