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向好向上的蓉飛集團
第1499章 向好向上的蓉飛集團
幾小時后。
一架空軍涂裝的新舟60正穿梭在綿延無際的秦嶺上空。
盡管客艙內部已經進行了了專門的主動降噪設計,但兩臺渦槳發動機發出的低頻震動還是能沿著機體結構傳導到艙內,無情摧殘著里面每一個人的耳膜。
山區對流層的紛亂氣流更是讓這架小飛機時不時被拋起又下墜,更進一步惡化了本就一般的乘坐體驗。
但此時此刻,客艙里面的幾名乘客卻根本無暇估計這些。
坐在第一排的程俊紅將筆記本電腦屏幕亮度調到最低,指尖在鍵盤上敲擊的節奏似乎比耳邊的嗡鳴還要沉悶,飛機舷窗外翻滾的云層像極了他此刻混沌的思緒。
《無偵8乙號復合偵察模塊測試報告》——
這個標題已經被他修改了好幾次,但仍然不夠滿意。
作為科研人員,他本能地回避那些過于決斷的詞匯,即使心里清楚這份報告將宣告他三年心血的終結。
“根據2010年7月12日至18日在閻良進行的第三次系統測試結果,無偵8乙號方案的光學和紅外偵察模塊在整個過程中表現穩定……”
程俊紅的手指停頓了一下,刪掉了“表現穩定“幾個字,改為了“基本滿足設計要求”。
他必須保持專業上的嚴謹,即使這意味著削弱報告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但在雷達測繪成像功能的測試過程中,發現由于機載供電系統功率不足,三種偵察模式無法同時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經測算,需額外增加2-3千瓦供電功率才能完全實現設計功能……”
他盯著這行字看了很久,仿佛能從字里行間看出解決方案似的。
但實際上,如果真的有一個哪怕有可能實現的解決方案,他都根本不會坐上這架返回蓉城的飛機。
片刻之后,他還是繼續敲下鍵盤: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渦輪發電機功率瓶頸導致的SAR雷達性能波動問題難以通過常規手段解決……”
“……”
文檔光標每跳動一次,都像是往這位新晉總設計師的太陽穴里釘入一枚釘子。
他刪掉這行字,對著屏幕沉思良久,就好像修改措辭就能改變事實。
但最后,又按照原樣重新輸入了一遍……
不知道過了多久之后,離開上升氣流區域的飛機終于變得平穩了一些,剛才一直沒來得及起身的空乘人員也適時開始提供客艙服務,向程俊紅遞上一杯咖啡。
這個時候,文檔末尾的頁碼已經跳到了第27頁。
一口熱咖啡下肚的程俊紅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隨后突然意識到,自己通篇都在用委婉的說法構筑防線——
“建議保留技術儲備”實則是“承認失敗”的體面說法,“為未來吸氣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積累經驗”不過是“當前方案不可行”的遮羞布,至于“預計2025年前難以實用化”則完全是一個估計出來的結果……
他端起紙杯的手晃了一下,褐色的液體差點溢出邊沿。
他想起閻良基地的那架殲偵8C驗證平臺,它機腹下方那個臨時改裝出來的吊艙本該容納最先進的復合偵察模組。
可現在,卻成了整個方案最大中的缺陷。
程俊紅望向舷窗外,云層已經散開,陽光刺眼地照射進來。
他拉下遮光板,繼續完成報告的最后一個部分,試圖在承認失敗的同時,為未來的可能性留下窗口:
“雖然當前存在技術困難,但亞燃沖壓發動機在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火箭發動機無論如何不是長久之計,建議在條件成熟時重啟相關研究……”
每一個措辭都經過仔細斟酌——既不能顯得過于樂觀而缺乏專業性,又不能太過悲觀而徹底否定項目價值。
盡管程俊紅非常清楚,一旦轉入技術儲備,原型號獲得重啟的可能性基本微乎其微,大概率是等到另一個項目使用相關技術。
而那時候的負責人,也往往不再是當初的提出者
但無論如何,這畢竟都是他兩年來的心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至少保留了技術儲備的可能性。”程俊紅這樣自我安慰著,同時將報告保存起來。
他把手中的紙杯捏扁,好像在和眼前這個幾乎進入死局的項目告別。
緊接著,又向乘務員要了一杯咖啡。
……
即便對于新舟60這樣的渦槳客機來說,從鎬京到蓉城的距離也并不算遠,飛機很快就開始降低高度。
客艙廣播中也傳來提醒:“各位乘客,我們即將降落黃田壩機場,請系好安全帶,收起小桌板……”
程俊紅合上電腦,稍微整理了一下混亂的思緒。
透過窗戶,他已經能看到機場的熟悉輪廓,以及停機坪上三三兩兩總共十來架已經完工等待交付或是尚未噴涂最終涂裝的殲10戰斗機。
其中大約有一半是殲10E,以及升級過雷達和綜合航電系統、但仍然使用二元可調進氣道的殲10EB。
兩年前,出口到南亞某國的殲10E在一次小規模沖突中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