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和平
第901章 和平
那晚老曹喝了很多的酒,是他被王言俘虜以后寄愁杜康都不曾有的多。
知道失敗,和已經失敗,這中間是有些差距的。老曹再是梟雄人杰,當了二十多年漢臣,又做了二十多年的’漢庭柱石’,加一起五十多年的時間,人生的大半輩子都在里面,如今江關失守,蜀地無依,無限等于已經失敗,饒是老曹心志堅韌,也遭不住這個打擊。
原本還很有幾分精神的老小子,一下泄了心氣,整個人都蒼老很多。王言十分貼心的寬慰了老曹,說不要小瞧天竺,那邊的蠻夷還是有幾分實力的。并更加貼心的,給老曹問診開方,調理身體,希望老曹長命百歲。
老曹原本就能活六十多歲,對于他戎馬半生,南征北戰轉戰東西來說已經很是可以,但王言覺得老曹應該活的更長久些才好。
毫無疑問,老曹在他的手下,是絕對要被處以重刑的,哪怕他是一方領袖,也不能逃脫這個命運,必死無疑,死的還得很慘,以此來更加鞏固他的政治基礎,堅定他的政治路線。這并非出自個人恩怨,而是源于斗爭。
但若是驅逐老曹翻越高原去往天竺,那就不夠用了。畢竟是遠征,是開拓新的家園,老曹到底是個雄主,有格局,有腦子,更有魄力,必然要多活些年,徹底的在天竺站住腳才好。
要是指著老曹手下的那些人,還有幾個內斗的兒子,基本是廢了。畢竟天竺人又不是傻子,人家也會分化拉攏,雖然可能在戰斗力上遜色,沒有中國那么高端的兵法、戰法,但人家也是會學習的,又是主場作戰,并不是過去就納頭便拜,服從老曹統治的。
老曹活著的時候沒統一中國,不代表老曹不行,沒有人會否認老曹這一生的成就。而這成就被凝成了三個字,魏武帝。
正經的狠人。
所以老曹的長壽,對于經略天竺,就是重中之重。可以說為了老曹,王言也是真的費心了。
雖然對于王言這種天下有名的名醫治病調養,老曹還挺高興,但是聽到了王言直白的說明理由,老曹不很喜歡。
他也沒辦法,只能獨自傷感著。
對比老曹的傷感,王言現在可以說是春風得意。盡管事實上自從他得活爹眷顧,度過了最初之后,他便一直沐浴在春風之中。
控制了江關,斷了糧道補給,又封鎖了九江南部地區,王言的大軍正在緩緩的向前壓迫,九江的十萬大軍想要逃跑就只能往山里跑,再不就是跳進長江,以期王言的海軍抓不住他們,可以飄出海。同時還有王言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好名聲。知道自己沒有好下場的軍官,并不能阻止廣大的底層軍卒。
所以不出意外的,九江的十萬曹軍嘩變,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砍的長官,反正是開了個頭,就再也收不住了,最后弄死了大大小小的軍官,還因為殺瘋了眼,弄死了不少的自己人。
與此同時,被包圍的臨湘也實在支撐不住,開城投降,俘虜了相當有名的荀攸,以及大漢吉祥物,還有一眾的朝臣。
至此,與曹操之間的統一戰爭落下帷幕,以王言方面的最終勝利告終。至于隨后的平定蜀地,以及玩命打仗的孫策、士燮等,都只是屬于余波。
歷史上有他們的定位,但對于當世的王言等人來說,戰爭已經結束,因為剩下的那些,已經不足以相抗,這場戰爭結束在二零九年的春前。
江南的春寒料峭,王言還是裹了件袍子,騎著馬,帶著軍隊,更帶著老曹等人,緩緩的開進了臨湘城。
臨湘并不是荊州治所,不過荊州人口多,是黃巾之前人口最多的州,達到了六百多萬人,所以這邊的城池發展都很不錯,臨湘也是這樣。后來老曹遷了漢帝駐蹕在此,又安穩發展多年,臨湘城這些年也算得蒸蒸日上,城池更大許多。
更甚至老曹在這邊給漢帝修了個小宮殿,他自己的相府則是設在官署之中。
一路騎馬到了并不如何巍峨大氣的宮殿,王言下馬與曹操等人步行上了階梯,入了宮殿之內。
此刻的大殿內,恭敬的站了兩排人,多數都是男人,卻也有幾個女人。他們的目光全都看著門口,神情難明。
雖然這些人是俘虜,是戰敗的人,但是他們所有人的目光匯聚過來,也還是給人一定的壓力。不過這對于勝利者來說,并不是什么問題,畢竟沒有強大的內心能量,堅定的意志,也不會是勝者,又何況勝利的人是王大將軍呢。
王言手扶寶劍,在這幫人的注視中,帶著曹操緩緩的走上前去,一屁股坐到了龍椅之上。
他很清楚的看到許多人對他怒目而視,很正常,能理解。畢竟大漢的死忠有許多,對他這么個大反賊,還成功了,能有好眼色才是怪了。
瞥了眼畏畏縮縮,摟著媳婦輕微發抖的劉協。又看了看負著手站立在高高的臺階中段平臺之上,無聲看著殿內情景的曹操。
王言說道:“孟德,汝意如何安置漢帝?”
“我意承立大漢于域外,漢帝自然隨我而走。”
老曹的心思還是很復雜的,中國的大漢亡了,他想要在天竺繼承大漢的名號,他對大漢是有幾分執念的。
當然這個決定對他其實沒有什么影響,只是國號的關系么。劉協過去又做不了主,說不得沒幾年就得禪位。但是劉協不去卻是不行,畢竟劉協是漢室正統,少了這一份合法性,老曹自立大漢,也不是現在的這個大漢,這是兩碼事兒。
王言含笑點頭:“既如此,朝臣便都隨駕同行,也免我殺戮。”
“正該如此。”
老曹認可了王言的話,這些人都是有水平的,現在整天跟他找事兒,背井離鄉到了域外以后,肯定也就能實心用事了。不過有個前提,他們要能活著到天竺才算。
此去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