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變故
第445章 變故
“對這繼位之君,趙大人如何看待?”
眾人對乾坤鼎以及乾坤無淵陣也僅止是短暫議論,很快就重新回歸正題,有人看向監察司總司主趙烈,沖著他低聲詢問。
趙烈凝視著白玉廣場方向,將晉王、楚王等八王的身影盡收眼底,爾后微微搖頭,道:“天家事,天家定,不該我等插手,總歸盡人臣之事便是。”
由于大宣世間乃以武為尊之世,故而歷代宣帝的傳承,也從來都不是嫡長繼位,而是從所有有資格繼位的帝子中,擇其最賢者繼承,當然最終仍是由宣帝本人來決定。
只是如今這一代,首先是宣帝姬永照本人失蹤,本該由宣帝決定后繼之君,現在卻沒了能做決策之人,其次,八王之間也很難分出個賢能高下。
若論武藝,八王皆是武道宗師,但卻又無人踏入換血之境,且八人都有資格去沖擊生死之關,哪怕實力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最弱的也是頂尖宗師,差距屬實不大。
若論勢力,那晉王倒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只是楚王也不算太差,韓王和梁王如今有聯合之勢,也一樣能與晉王對抗一二,其余諸王皆各有布置。
“擇立新君終究是天家之內事,我等還是靜觀結果罷。”
上官南神色泰然的開口。
其他人聞言,彼此對視一眼后,也是各自束手而立,不再多語。
當今局勢,他們的確不適合出言,他們這一股朝臣勢力,在大宣朝廷可謂舉足輕重,擰成一股的情況下,縱然是宣帝姬永照也要估量三分,他們也從一開始就不曾插手過八王之間的紛爭,而今到了關鍵時期,自然是更不適合插手。
但若是真要論及內心想法,眾人之間也的確是各有念頭的,且大半都是以‘晉王’為首,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晉王勢力最為龐大!
倒不是他們畏懼晉王。
到了他們如今的境界,武道位居淬體之頂點,達到了換血之境,權勢之煊赫,要么就是把持最為重要的朝廷門戶,要么就是統御一軍的大將,在朝堂上本就有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資格,別說現在晉王仍然還是八王,縱然是真正繼位為君,他們也不會屈于皇權。
之所以更多人意在晉王,還是因為從朝堂格局來看,由晉王繼位,動蕩最小!
只要乾坤鼎認可晉王為后繼之君,那么晉王立刻就能得到來自整個皇室‘姬家’的支持,再加上其本來就具備的勢力,他們這些重要朝臣也不會反對,由此一來其余七王也就再難有和晉王抗爭之力,朝廷格局也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定下來。
他們從來不在意八王之中誰來繼位,只在意如何能讓朝堂更大程度的減少動蕩,如今天下紛亂,實在不宜繼續爭斗下去,鬧得四分五裂。
而在上官南等諸多重臣的矚目下。
晉王、楚王等八王,也是紛紛沿著白玉廣場前行,直至抵達那一尊巨大的乾坤鼎的前方,并抬頭望向上方,看向那一道道圍繞乾坤鼎而盤坐的灰衣人物。
“玄楚見過諸位叔祖。”
晉王神態中正平和,率先沖著那一群灰衣人躬身一禮。
乾坤鼎乃天家之鼎,亦為皇室最重要的底蘊,有資格鎮守乾坤鼎的,基本都是‘姬家’最有資歷的老一輩人物,地位尊崇,但只負責守鼎以及守護皇庭,不會插手朝廷政事。
鎮守乾坤鼎最根底的要求,就是流淌天家血脈,乃是姬姓,至于是旁系還是嫡系則無關緊要,因為第二個要求,就是必須要將淬體武道修煉至換血之境!
一旦踏入換血境,且身具天家之血,那在皇庭之中地位立刻就尊崇至極,不但自己所在的那一支血脈,能得到世襲罔替的王爵之尊位,自身也能選擇進駐皇庭,鎮守乾坤鼎亦或執掌其他關鍵的皇室底蘊,縱然是當代宣帝亦會敬重三分。
幾乎就是晉王躬身行禮的同時。
楚王、韓王、梁王等其余七王也都紛紛躬身行禮。
如今他們皆不曾踏入換血境,若他們登上帝位,面對這些姬家的族老,倒是可以平等視之,但如今以八王的位份,還是不敢有任何怠慢的。
“來了。”
諸多灰衣身影中,有數道仍然環繞乾坤鼎盤坐參悟,對晉王等人的到來并不在意,也有人將目光投向晉王等人,打量了一番,其中位于最東側的一人則站立起來,淡淡開口。
“東平王叔。”
晉王沖著那道灰衣人影舉止有禮的回應一聲。
東平王姬永衡。
與宣帝姬永照同屬一輩,但卻并不是嫡傳,乃是姬家一脈旁支,到姬永衡這一代已經不在王公爵位之列,其父輩僅余子爵,不過姬永衡卻是天資卓絕,于武道步步登天,最終問鼎換血之境,重得王爵之封號,后來更進駐皇庭,鎮守并參悟乾坤鼎之玄妙。
“按照規矩,我等不應當插手朝堂政事,但皇兄曾有一言托付于我,倘若其有一日忽的不知所蹤,時隔半年亦毫無消息,且你等之間仍然紛爭不休,便由我來做主,以乾坤鼎之靈抉擇,從你等之間擇一人擁立為新君。”
姬永衡將目光掠過晉王等人,緩緩開口的同時,心底又微微搖頭。
他年紀比姬永照小上一些,但即使與姬永照同代,皆生于皇室嫡系,他自問也沒有資格與姬永照爭奪帝位,他武道成就換血境之后,也曾與姬永照切磋數次,皆不勝。
相比起姬永照,晉王、楚王這八位皇子,就要差上許多了,姬永照在晉王這個年紀,早已邁入換血之境,而不是停駐于洗髓境,不敢去沖擊換血的生死關。
如今的八王,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