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包玉岡的邀約
過來也沒用啊。
只是一點普通技術工程師,不會有什么問題,那邊的數量很多的。”
楊文東贊同說道:“那行,你就派人去灣灣挖人吧,盡快將團隊給組建起來,寧可早點有人,然后等著基建與設備,也不要反過來。”
“明白,楊生放心,我會親自去灣灣那邊招人。”趙文杰說道:“就是灣灣過來的人,以及以后我們這邊的工人,也是需要地方住的。
所以我建議長興地產公司,來這附近建個宿舍,方便工人生活。”
“這個沒問題。”楊文東說道:“我們集團內部,也是有互助義務的,只要要求合理,兄弟公司都會幫忙的。”
趙文杰笑道:“好的,多謝楊生了。”
“小事情。”楊文東又說道:“那就這樣,這邊以后就交給你了。”
如果是建房子,他一個后世人也算是經驗豐富了,還能提出一點建議。
但船塢這種,就絲毫沒辦法提供幫助了,只能交給專業人士負責,不過為了謹慎,他也會請第三方的人來檢查的。
兩個或者以上專業人士,相互之間不認識,然后有著監督作用,結論一樣或者差不多的話,那也能讓楊文東這個老板安心了。
太古船塢,一名白人鬼佬看完手下助理的一份文件后,皺眉說道:“居然又多了一個船塢,這群華人,不安心的開工廠,竟是想著與我們搶生意。”
助理說道:“林德先生,這位艾瑞克,如今在香港也算是個名人了,旗下有著工廠、地產、航運與傳媒四大產業,這次建船塢,估計也是想認真的在航運產業發展了。”
林德冷笑說道:“葵涌那種偏僻的地方,能吸引幾條船過去?估計對我們的影響也是不大的。”
“這是當然,估計也就只能低價吸引一些華人的舊船過去了。”助理又說道:“不過這個船塢,是匯豐貸款的。”
“匯豐?”林德皺眉說道:“以前匯豐是不參與航運的,最近一年,居然開始幫助華人船運公司了,不知道搞什么鬼?”
助理說道:“華人的航運公司,如果有了匯豐的支持,對我們很不利啊。”
林德不在意說道:“伱太過慮了,華人的航運公司,又能成什么氣候?連碼頭都沒有,建個船塢也就能修船而已。”
“是。”助理也只能跟著迎合,他倒是覺得不能小覷華人航運公司,但也決定不了什么。
香港金鐘的一間辦公室內:
包玉岡帶著一份報紙,欣喜的對著身邊一人說道:“阿偉,你看看這個,我們華人又有人開了一間修船廠了。”
被叫做阿偉的中年人聽完后一驚,問道:“誰開的,董浩云嗎?”
“不是,是楊文東。”包玉岡回道。
“便利貼大王楊文東?”阿偉奇怪說道:“我記得他也就幾艘貨輪吧,這點船,不值得專門開一間船廠啊?”
包玉岡說道:“那應該就是準備大規模投入航運了,船廠也是為了以后考慮。”
“有道理。”阿偉也同意說道:“這楊文東的崛起速度可是真快啊,工業上搞出一個萬人產業園,連我都很是欽佩啊。
前幾個月,又大批量收購了港島的多棟大樓物業,現在又準備大規模進軍航運了。”
“哈哈,人家就是有這個能力啊。”包玉岡笑說道:“有機會,我也想跟他結交一下了。”
阿偉想了想道:‘都是同行了,以后總有機會見面的。’
“嗯。”包玉岡點點頭,隨后說道:“上次我跟你說的事情,我想,或許能夠拉著楊文東一起,有他加入的話,那很容易了。”
“也是。”阿偉想了想贊同說道:“他有錢也有這方面的需求,倒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了。”
包玉岡道:“對,聽說他也是跟匯豐合作的,下次我去找桑德士,讓他引薦一下,這件事要是談成了,對我們的好處也是非常大的。”
“嗯,可以試一試。”阿偉點頭說道。
香港多了一間修船廠,也不算什么大新聞,也就業內的人,稍微關注了下,熱度還遠比不上之前楊文東收購港島幾棟大廈以及萬人產業園。
一些報紙上也就在非核心位置,以文字方式描述了幾句,一般報紙用戶也不會在意這種事。
10月18日,楊文東帶著蘇依依及小志文,來到了長興商場的內部。
這里還沒有開業,但內部早就開始準備了,到了今天,各家商店基本上也差不多了,不管是自營的還是引入外面的品牌。
“我來抱一會。”楊文東將兒子抱了起來。
小志文已經5個月了,雖然還不會坐,但已經不喜歡躺在推椅上了,而是更喜歡人抱,不然就哭。
蘇依依抱時間長了,就會累,雖說有保姆,可一般出行的時候,還是父母抱的多的。
“好,我正好手酸了。”蘇依依將孩子遞給了楊文東,隨后問道:“這家樂福第一家超市,什么時候開業?”
“月底,28號。”楊文東一邊逗著孩子一邊回答。
“這里面東西好多啊。”蘇依依邊走邊說道。
楊文東笑了笑說道:“這還不算多,歐美的超市東西要多多了,我這邊,目前充其量就是一個大型的雜貨店,可以自由讓顧客選擇購物的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