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1968年,牛市開啟
第494章 1968年,牛市開啟
對胡應相的幫助,算是興趣,投資他其實也是比不上李嘉成等人的;,
不過他對于內地基建的興趣,或許對未來的自己有一點幫助,以內地的基建蛋糕之大,就算楊文東的資產再擴大百倍也只能吃下一小部分,那自然也可以帶著其他人一起參與,也能分攤zz上的一些風險。
而胡應相這樣的人,也該獲得比其他未來四大家族更高的財富,或許,等未來一些自己看不上或者不合適投資的方向,也是可以指揮他去做的;
當然,自己也得有足夠的股份,互利共贏才是王道,不然他也不會做慈善幫助別人致富。
香港,太平山:
楊家一行人乘坐多輛豪華奔馳防彈轎車,來到了一棟別墅之前;
眾人下車之后,蘇依依看了周圍一圈,道:“這個面積大小,比我們現在的房子要大多了。”
“對,太平山的房子,面積當然要大多了,不然憑什么成為香港的政商中心人士聚集的地方?”楊文東笑說道。
這次地產危機爆發后,他在8月份的時候他拿下了兩棟太平山的正常別墅,不過他也不太想住二手的,因此就向港府直接買下了太平山的一塊地皮,然后自己建房子;
港府一般很少批準太平山地區的新地皮,不過特殊時候,就不會在意了;
蘇依依又問:“那這房子什么時候能建好啊?”
楊文東笑道:“大概69年初吧,我們自己的房子,不是商業樓,所以還是要慢工出細活的,后續,各種家具、裝修材料也需要靜置一段時間。”
雖然他購買的很多家庭用品都是最高品牌的,但這個時代對于環保意識不強,他也是擔心裝修完之后還有甲醛之類的致癌物,特別是家里還有嬰幼兒,所以寧可再等等,反正也不急。
“那也就一年出頭了。”蘇依依算了下說道。
時間很快就到了12月中,內地一位領導最終發話:香港保持原樣;
消息一出,香港所有人對未來的猜疑、不相信終于全部消失了,至此,股價與房價,終于有了一絲喘息之機,逐步恢復
鄭志杰,方先名一起來到了楊文東的辦公室,匯報著這段時間的收獲。
“楊生,這是長興地產目前所有物業的詳細資料。”鄭志杰將一份厚的文件夾遞了上來,道:“這里面也標注了每個物業的投資或者收購年份,以及早期花費的成本;
其中后半部分都是今年收購的,一共涉及16棟大廈,417處臨街商鋪、722處大小不同的寫字樓物業,另外還有131塊地皮,總面積超過了800萬尺。”
“800萬?我記得置地的持有物業超過1000了吧?”楊文東翻開文件夾后問道。
鄭志杰道:“是的,置地有很多大面積的大廈,一棟大廈就三五十萬尺,這樣的大廈就十幾棟了,然后在港島中環以外,也有著大片地皮、樓房、貨倉等等,這些也是置地百年來的積累,我們這半年還是差了點。”
楊文東笑道:“也沒事,也接近了,再個,這可能也是雙向接近的,雖然經濟危機可能過去了,但我還是會繼續收購一些物業的。”
從明年開始,香港地產開始走高,牛市開啟,這讓很多在傳統業務發展不順利的英資也開始進軍地產市場,比如太古、港燈、會德豐等等。
但這群英資對于地產不是很了解,不敢像華資那樣杠桿上滿的模式運營,于是保守的他們會采用賣地籌集資金然后再開發另外一塊的模式,雖然這樣沒什么風險,但利潤率自然就大跌了。
而接手那些地皮的富豪,也就是未來四大家族的幾人,或者另外幾個地產新秀,這些公司在67年抄底賺了一波,然后又低價拿到了英資洋行的最優質土地,開發出來后更是賺的盆滿缽滿,也為未來他們崛起提供了足夠的資金。
鄭志杰笑道:“那樣就更好了,不過如今我們手中也有了大量地皮,或者非常舊的樓不適合出租,那要不要開發?”
長興地產如今分為三個核心業務:開發、置業以及基建。
從63年開始,楊文東便下令開發這一塊逐步暫停,直到今天,快5年了,時間也太長了,不過也恰好躲過了這一輪最慘烈的經濟危機。
楊文東道:“可以開發了,只要不是港島或者九龍重鎮的核心位置,其他地方,能合適開發住宅小區的,那就開發住宅,合適開發寫字樓的就建寫字樓,工業用地也可以建工業樓,放心建,上一波低價跌成那樣,未來幾年肯定會長期走強的。”
雖然想在地皮面積上超過置地,這也算是個小目標,但位置一般的,沒必要長期保留,之前經濟危機的時候,時間短,選擇性不強,差不多就收購了,但后面時間就長了,他也需要將這些地皮開發了,然后再去購買位置佳的物業來長期持有,只有這樣才能算真正意義上趕上置地。
“好的,我這就開始準備。”鄭志杰欣喜說道。
雖然大量物業收租比較輕松、簡單,但這樣也體現不出職業經理人的價值,隨便來的人做的都不會很差;
而開發就很講技術了,一個小區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資金回流率高、開發時間短等等,地產公司的強弱,就看這方面的安排。
而且大量開發項目動工,也能給公司帶來大量流動性,這樣才更能向社會展示長興地產公司的實力,不然這幾年下來,很多人都忘了。
“行,后面開發哪幾個小區,確定好了跟我說一聲,”楊文東點點頭,又看向方先名道:“我讓你收購的那些公司股票,怎么樣了?”
方先名道:“楊生,怡和系三家公司,目前我這邊持股怡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