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東南亞的加大投入
第608章 東南亞的加大投入
1971年3月,香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已然成為了亞洲區域的一個經濟奇跡。
不少海外資本,特別是東南亞的華人財團,都想著進來分一杯羹,另外就是香港這個華人聚集且也在主大陸上的區域,讓很多海外華人更有歸屬感。
6日,楊文東在長興大廈辦公室迎接了一位來自于東南亞的老朋友:郭賀年。
站在長興大廈的窗臺邊上,郭賀年看著不遠處的建筑,問道:“楊生,那塊建筑就是未來的康樂大廈?”
順著郭賀年所指的方向,楊文東看到后說道:“是的,去年9月中開始的,現在地基打好了,樓層也建了6層了,預估明年年初就能建完了。”
康樂大廈的設計來自于貝津銘,建造團隊是進門建筑負責,外加大量香港本地的頂級建筑團隊參與;
因為長興地產給錢都是從來按約定來,所以所有人的積極性都很高,所以建造速度也極快的。
郭賀年笑道:“厲害啊,50多層的建筑,一年出頭就能建好,這個速度在馬來西亞是不可能的。”
“不是不可能,而是馬來人不可能,華人團隊還是有可能的。”楊文東搖搖頭說道。
一周一層算什么,前世特殊時期的三座醫院,可是在一周內就建起來的,雖然也只是短期性建筑,但足以震驚掉所有人的眼睛了。
當然,香港這邊的組織能力也是比不過內地的,但華人天生更積極努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只要甲方錢到位且及時,那一切都不是問題。
郭賀年點點頭說道:“倒也對,馬來西亞的華人,掌握了更多的財富,這也是我們實力的證明。”
“東南亞這邊,的確是華人財團當道的多。”楊文東也同意說道。
東南亞本土人顯然在各方面是比不過華人的,從百年前開始大量華人遷移東南亞,最終逐步發展成了勢力龐大的華僑財團,甚至二戰的時候,華僑也是大規模捐錢給國內買飛機,只是可惜變成某些人的存單了。
郭賀年笑道:“再多也感覺不是自己家鄉,所以現在很多東南亞華人都想著來投資香港啊。”
雖然新加坡那邊也是華人為主,可在很多華人眼中還是比不過香港的,至于灣灣,這個時代其對資本的限制還是非常多的,基本上只歡迎工廠投資,而東南亞華人財團,單純靠著工廠發家的也是比較少的;
再說華人愛回國投資也是為了利益,香港這邊地產股市漲幅如此之好,東南亞華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楊文東淡笑說道:“那你也是想在香港投資?”
曾經歷史上的70-80年代,就有大量海外華人資本投資香港,也有部分通過香港為跳板在80年代投資內地,但前者還是居多的。
如今因為自己的存在,香港的經濟至少比原先歷史上提前發展了3年左右,自然也可能更吸引海外華裔資本了。
郭賀年點頭說道:“對,有這個想法,本來我也是不太敢的,但楊生你是香港人,我也就來請教一下了。”
楊文東道:“你要投資的話,其實問題不大,香港未來的經濟必然會大幅度上漲,只是問題就在于,你貪不貪心?”
“楊生說的是,我準備上多少杠桿?”郭賀年追問道。
單純投資其實風險不大,就算資產價格降了,一般也不至于虧損很多,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不至于說暴跌很多,除非正好高價接盤后面迎來暴跌;
可這樣的話,那收益也就少多了,單純投資那就太浪費資金了,所以必然會通過金融手段上一些杠桿,來保證利潤率。
比如5倍的杠桿,那商品價值漲了10%,自己就獲利50%,反之則虧5倍;雖然風險大了點,可總比賺個10%劃算,就這種速度,人老了也賺不到多少,想要發橫財就得冒險;
不過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投資者,那風險概率自然也會降低很多。
楊文東點點頭道:“對,郭生,我的看法未來香港的地產股市會一直上漲,可每隔幾年也會發生一次地產危機,如同57年和66年一樣,這里面的道理你也懂;
這種危機會發生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爆發,沒人知道,就看運氣了。”
郭賀年笑問:“楊生,連你也不知道?”
“我怎么可能知道?”楊文東笑著搖頭否認道。
如今香港商業歷史因為他的存在而大變,那73年的股市危機還會不會同一個時間出現,就完全不好說了,可能提前可能延后。
不過像67年、83年或者中東蘇伊士運河危機這種事情,倒是不會因為他而受到影響。
郭賀年則笑道:“以楊生的能力,至少比我這個對香港啥都不清楚的人,要強多了。”
楊文東想了會,說道:“郭生,你要是在香港長期投資,不要在乎一時得失,那我可以說,最終絕對會賺到讓你滿意的成績;
但如果只是投機,想賺取短期利益,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著離開,反之則再繼續投資,這樣來回折騰,那完全就是靠運氣了,就算是我也幫不了你。”
雖然歷史改變,但大概率的發展方向楊文東還是知道的,只是也不可能告訴任何人,沒人可以獲得這樣的待遇;
其實想要投資香港賺錢很簡單,直接認真長期投資就行,哪怕歷史一樣,一個人在72年地產高峰期的時候買下物業,隔年價值跌了一半,可只要能等,到了75年自然就能恢復原價,然后就是一路走高;甚至81年也是同樣的邏輯。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