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香港芯片產業
第628章 香港芯片產業
建百年基業的核心,并不在于要掌控多少賺錢的公司,而是穩定的企業;
即使站在創業者的角度上來看,哪怕是今天的汽車行業在未來也可能被新能源電車顛覆、各種高科技行業也可能被新的科技公司顛覆,甚至能源行業,都可能一樣被太陽能、核能等新能量模式逐步的取代,只是這個過程可能很慢;
相對來說,吃穿住行水電氣,類似于古代的菜米油鹽醬醋茶,是真正的剛需,就算部分被其他類似的取代,但那也是同類之間的競爭,穩定性還是極高的。
所以楊文東很早也就投資了“吃”、少部分“穿、住、行”,“水電氣”則是沒有涉及,這可能就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了,畢竟他還年輕,為未來“求穩”做準備的時候,還是可以順帶著擴大企業規模的。
當然,凡事無絕對,如果未來百年后可控核聚變出現了,糧食可以通過電力與二氧化碳在工廠里無限生產,甚至各種碳氫化合物(石油衍生品)也可以這樣生產,那人類社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必然會摧毀之前一切的基建這種事就沒辦法應對了,因為這超過了楊文東這個穿越者的認知,甚至超過了所有人的認知。
在自己理解的范圍內,做好一切就行了,至少無論科技怎么變化,核聚變出來了,港口、基礎電線設施還是需要的。
時間很快到了1972年;
1月3日,楊文東來到辦公室門口后,看到了正在門口等待的王志群與榮耀電子的兩名高層;
“楊生。”王志群連忙招呼說道。
楊文東對著三人點點頭,隨即對著王志群道:“這么早過來找我有什么事?”
王志群回道:“是英特爾那邊,在香港建芯片工廠的事情。”
“那進去說。”楊文東隨即指了指辦公室的方向后說道。
目前全球的芯片市場還是非常小的,別說對比美國的很多電子巨頭,就算是榮耀電子來說也不會價值很大,但這也只是單從價值角度;
未來的電子產業核心就是芯片,以后它會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全球的需求量都可能會暴增;
雖然在香港不太可能一直這樣持續發展幾十年,但前面十幾年還是有可能的,且以后可能也會存在變數,只要基礎做出來,那就是有成功可能性的,再次一點,專門做非最核心的芯片,哪怕利潤率比不上電腦手機的,可也至少會是一個不錯的產業,對于香港幾百萬人口來說也足夠了。
幾人進入辦公室后,助理給所有人倒好了茶便出去,王志群說道:“楊生,英特爾的技術人員,對香港的各種工業、教育環境進行了評估,他們表示香港不太合適生產4004的芯片。”
“缺什么嗎?”楊文東很自然淡定的問道:“63年那會,仙童半導體可是也來香港做晶體管的,規模還很大,還有美國日本的一些電子公司也來了,不也做的好好的嗎?”
60年代,香港電子產業其實就已經發展了,沒有榮耀電子與楊文東也是一樣,不少全球級別的電子巨頭來到香港投資,當年楊文東也不過是順勢成立了榮耀,再借助海外電子公司的投入,發展自己的品牌與各種產品。
王志群回道:“楊生,仙童半導體還是不一樣的,雖然仙童號稱在香港生產了上億晶體管,但其實都是封測為主,而并非從頭到尾的生產;
英特爾的人也是類似意見,他們評估之后認為將美國的4004芯片送到香港來封測,是個非常好的主意,而不是在香港從頭到尾的生產。”
“他這是想讓香港成為芯片生產中間的一環?”楊文東笑說道。
芯片生產之中,很多涉及高科技技術,但也有一些需要不少人力來配合,封測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屬于密集型人力產業.當然,還是比不過服裝、衣帽之類的。
因此,即使到了幾十年后,很多芯片工廠還是會將封測放在人力成本低的地方,這也是現代化工業社會節省成本的必須過程。
王志群道:“是的,英特爾的人認為這樣一來,可以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美國的人才與香港的低成本優勢。”
“你告訴他們,他們想要在香港進行封測,我很歡迎,不管是人力還是廠址,我都可以搞定。”楊文東說道:“但我也需要香港建一套全流程的芯片生產流程工廠,從最開始的圓晶,到后期的電路板,我需要全部在香港生產;
除非實在是有些東西在香港生產不了,只能從歐美進口,那再協商,但至少大部分流程要待在香港才行,未來我這邊很多產品,都會需要芯片。”
未來街機的發展速度,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一個街機上面的主板可能就需要幾十個芯片,甚至以后功能化強了之后會更多;
同樣,家庭游戲機的單臺需求量或許更少,可這個數量就多多了,對芯片的需求量也更高;
更重要的是,以后各種家用電器,也會逐步的芯片化,比如最基本的彩電遙控器,就需要芯片。
王志群道:“楊生,我也跟英特爾那邊這樣說了,他們反饋如果我們要這么做的話,得額外需要投入數百萬美元,組建前后產業鏈;
并且這些前后產業鏈還需要一些專業的人才,很多連英特爾也不懂,因為即使在美國,英特爾的工廠也不過是芯片產業其中一環罷了。”
“花錢沒關系,就讓英特爾來配合,我要在香港做一套產業鏈出來。”楊文東堅定的說道:‘其實如果不是香港啥都沒有,我也不必這么折騰,但只要有了,那以后就方便了。’
如果是在現在的美國、日本創業做電子產業,那他絕對不會這么麻煩搞這么長的產業鏈,甚至很有可能跟前世蘋果一樣,自己一個工廠都不建,全部外包給專業人士就行了,這才是現代社會的工業發展模式;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