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王太子一直站在巨人肩膀上
第691章 王太子一直站在巨人肩膀上
“沙普先生?”
約瑟夫覺得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聽過,遂看向那名顯得非常緊張的年輕人:
“已經有了成熟的設備?那真是太好了。”
沙普忙上前恭敬行禮:
“很榮幸能見到您,尊敬的王太子殿下。我的確是設計了一種信件傳遞裝置。”
約瑟夫微笑點頭:“您能向我展示一下嗎?”
“當然,當然可以。”
沙普忙誠惶誠恐地取出一卷碩大的圖紙,在桌上展開:
“殿下,您看,就是這個。我稱之為‘遠程書寫’。”
沙普指向圖紙上如同水塔一樣的東西,介紹道:
“設備的主體建在一座高塔上。啊,它看起來有點像巨大的晾衣架,但實際上它是個可以轉動的橫梁,兩端各有一個擺臂。”
約瑟夫這才注意到,“水塔”頂端有個像是天線的T形裝置。
沙普說著,開始興奮起來:
“兩個擺臂能轉成不同的角度,相互配合之下,可以做出90多種姿勢。
“如果我們用每一種姿勢對應一個字母,連起來就可以形成任何一段話。
“而在數公里外,會建有另一座信號塔。有信號員在上面,用望遠鏡觀察前一座塔上的擺臂的姿勢,并將其記錄下來,翻譯成字母。
“然后這座信號塔就可以將信件內容繼續傳遞下去。
“我們只需每隔10公里建一座信號塔——我之前做過大量實驗,這個距離完全能看清楚擺臂的動作——就能夠快速將信件內容傳到很遠的地方。”
他滿懷期望地看向王太子:
“殿下,我認為,這比用馬匹傳遞信件要快數十倍!”
約瑟夫聽到“比馬匹快數十倍”,忽然想起好像在史料上看到過,拿破侖曾讓人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光學傳訊機制。結果他在滑鐵盧戰敗之后,消息只用了不到兩天就傳回了巴黎,頓時引發混亂,令拿皇失去了返回巴黎穩定政局的可能。
看來,應該就是這位沙普先生的發明了。
約瑟夫立刻問道:
“有沒有建成的信號塔?我想看看效果。”
貝爾蒂埃有些尷尬地上前兩步:
“殿下,由于修建信號塔的費用很高,總參謀部還在評估可用性……”
約瑟夫暗自嘆了口氣。這倒也不能怪總參謀部,不論在什么時代,接受新鮮事物都是個困難的過程,畢竟其中絕大部分可能都只是浪費資金而已。
不過他可以確定,沙普的設計是合理可行的。
這完全就是18世紀的電報系統。
尤其在戰爭方面,信息甚至比大炮還重要!
如果能在和英國的大戰爆發之前,建起可用的遠距離通訊系統,將會為法國帶來巨大的軍事優勢。
約瑟夫看向沙普:
“建一座信號塔大概要多久?”
后者思索了一下,猶豫道:
“資金充裕的話,大概20天吧。”
“這么久嗎?”約瑟夫微微皺眉。
他感覺這就是個兩三層樓高的水塔,上面再搭個木頭架子,一周應該就能搞定。
沙普有些為難地指著圖紙上的擺臂道:
“殿下,信號架需要用到精密的滑輪系統和軸承,制作起來會比較麻煩。
“當然,等到開始大批量生產,速度就會快上很多。”
約瑟夫看向圖紙,隨口道:“一座信號塔的成本是多少?”
“大概兩千法郎,殿下。”
約瑟夫不由得張了張嘴,這么貴?兩千法郎快夠在巴黎郊區買套房子了。
他旋即又注意到信號架上復雜的滑輪、擺臂系統,估計有一半成本都花在這上面了。
“等等,”他有些納悶道,“為什么要用這么復雜的擺臂呢?”
沙普耐心解釋道:
“殿下,我們需要傳遞26個字母,以及10個數字。而擺臂至少得轉過45度,才能在遠處清晰分辨出來。
“所以我們必須有可轉動的橫梁,加兩個擺臂,這樣才能湊齊所需的40多種姿勢。您看,這邊擺臂向上,這邊向左,就是A。這邊轉下來,橫梁斜45度,就是C……”
約瑟夫盯著圖紙上的絞盤,又問道:
“這樣擺出一個字母要多長時間?”
“熟練之后,大概5到8秒,殿下。”
擺臂足有3米多長,需要信號員將絞盤轉動十幾圈,才能帶動擺臂轉一圈。轉兩個擺臂加橫梁必然很費時間。
約瑟夫皺了皺眉:
“這個完全可以簡化成三根頂端能夠伸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