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
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
針對蘇聯和奧斯曼帝國市場的基礎就在于,兩個國家內部統治階層的更替,從而瓦解原本利益關系并且建立了當地新的秩序。
就比如蘇聯,在沙俄時代,俄國經濟基本被歐洲資本控制,蘇聯成立后,將原本歐美利益集團及其扶持的買辦一掃而空。
這樣一來,蘇聯就變成了一處新的“處女地”市場,大家對蘇聯市場的競爭,就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而奧斯曼帝國接下來很大程度上也會因為凱末爾的改革,成為一處新的市場。
東非倒是不介意率先和兩國破冰,在經濟上展開合作,雖然蘇聯過去也沒收過東非的資產,但對于東非本身而言,蘇聯沒收的東非資產,遠不如當初東非在蘇聯獲取的利益。
而奧斯曼帝國接下來,大概率也會復制之前蘇聯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凱末爾政府對外資的態度,必然會讓原本奧斯曼帝國的經濟格局重塑。
奧斯曼帝國也是一個人口接近三千萬的大市場,這就注定了東非不可能對這里視而不見。
恩斯特說道:“趁著如今世界經濟形勢還不錯,帝國也應該加快海外市場的開拓,尤其是對于那些農業國和落后地區市場,盡可能的以條約形式,保證我們貿易線路的暢通。”
“甚至,我們可以適當讓利,從而誘導他們加強和東非經濟上的聯系,比如幫助他們建設一些產業,建設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
“最好是一些大的長周期工程,同時把違約金定高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通過海外工程建設,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幫助東非一些企業的海外業務,盡可能的經濟危機不受影響,使其生存下來,這一點尤其針對于非工業國和落后地區。
畢竟,這些國家和地區,發展工業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最為強烈,但是一般情況下,帝國主義國家又不是做慈善的,他們想發展本國工業,要付出的代價很高。
而現在東非打著經濟合作和援助的口號,幾乎沒有太多要求就太高的要價就能幫助他們實現這一點。
勢必會有不少國家心動,從而讓東非獲得許多國家的訂單,幫助其建設工廠,鐵路,電站等工業設施,而這些國家僅僅需要支付成本,保證東非企業不會虧損即可。
當然,如果經濟危機爆發,那這些已經和東非政府簽訂合同的國家,他們想反悔,就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如果連違約金都想賴掉,那東非正好有理由把軍艦開過去,從而強行開辟新的市場,徹底把風險嫁接出去。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道:“我們對蘇聯的政策,就可以采取這種套路,現在以正常,甚至低于市場的價格幫助蘇聯人建設各類工廠,鐵路,你說他們是否會接受?”
弗里德里希點點頭說:“這是自然,畢竟蘇聯如今面臨國際社會的制裁,本身又缺乏技術,資金和人才,如果我們此時開出這種優渥的條件,他們大概率會心動。”
“而假設,未來經濟危機爆發,那其他國家恐怕想按照正常價格,和蘇聯展開合作,幾乎都沒有可能,他們甚至會為了蘇聯市場,開出更低的價格,出售更多的技術等等。”
這一點在前世就得到了證明,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后,各國企業為了生存,可以說對蘇聯大開綠燈,什么制裁,封鎖,完全都不重要了,甚至為了拿下蘇聯的訂單,使出了渾身解數。
當然,和蘇聯這種國家展開經濟合作,再怎么小心也不為過,之前恩斯特也提到了,東非提前下的誘餌,對落后國家和地區,最為有效。
而蘇聯是大國,他的工業雖然和頂級列強有差距,但也算不上弱,就比如和日本,西班牙這種國家對比,蘇聯工業反而更強。
因此,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和蘇聯做生意,我們也不能讓步太多,畢竟現在經濟危機還沒有爆發,國際社會對蘇聯依舊沒有放松警惕。”
“所以,現在我們和蘇聯談判,處在主動地位,蘇聯反而有求于我們。”
“在和蘇聯合作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的把價格定在雙方都感覺滿意的區間里。”
“這樣即便未來經濟危機爆發后,蘇聯后悔,我們和他們之間也存在拉扯的空間。”
經濟危機爆發后,蘇聯必然會后悔,畢竟那個時候,他們會發現,國際市場崩盤了,以前他們求而不得技術和工業設備,帝國主義國家幾乎要跪在地上,請求他們接受。
而他們之前和東非的合同,反而就很不劃算了。
假設他們撕毀合同,東非對于蘇聯這種世界大國沒有太好的反制手段,同時經濟危機下,東非對蘇聯市場同樣不可能割舍。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可能發生,恩斯特才不得不提前做好防范。
他更進一步說:“最好能夠讓蘇聯全款支付,甚至可以接受實物貿易。”
至于蘇聯盧布,因為國際社會的抵制,在國際市場上價值很一般,而且蘇聯盧布本身信用難以保障。
……
玻利維亞,拉巴斯。
玻利維亞的首都是蘇克雷,但是實際上行政首都在拉巴斯,包括政府和議會都在拉巴斯,只有最高法院在法定首都蘇克雷。
而此時,拉巴斯的一處豪宅里。
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駐玻利維亞分公司經理史密斯正在和玻利維亞資源部長雷耶斯談話。
“雷耶斯部長,最近埃爾南多總統,似乎過于偏袒東非,這極大損害了我們的利益,尤其是亞利鐵路,這位總統試圖繞過我們,和東非人合作。”史密斯面帶不滿的對雷耶斯說道。
雷耶斯也面色比較凝重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