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波斯
“所以在我們英國的態度是,當前階段波斯內部的斗爭必須停止,所有人應該把對付俄國作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如果有人趁著這個時候,沒有大局觀念,那我們不介意幫助波斯除掉潛藏的‘工黨’分子。”
東非外交使團,也是未來將上任東非駐波斯軍事顧問團團長的少將卡布里爾氣勢凌人對著波斯政府的高層們宣布道。
對于現在的波斯政府,東非和英國甚至不想和他們協商,而是直接采取恐嚇和威懾等手段,讓他們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應該做的事。
而波斯人面對這位帶著殺氣的東非軍官,絲毫不敢有任何埋怨。
無他,作為近些年來在印度洋崛起的新勢力,東非可謂戰功赫赫,就是消滅的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有十幾個。
就在去年,東非剛剛消滅索馬里東北部盤踞的殘余抵抗勢力,而在前一年,東非在原暹羅境內的克拉地峽,掀起了一股可怕的屠殺。
可以夸張的說在二十世紀初的前二十年里,東非讓整個印度洋的海水為之變色。
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比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這些殖民主義的老前輩們更甚。
性質也更加惡劣,其他殖民者的主要目的說到底是為了求財,而東非卻是實行徹底的亡國滅種政策。
所以,東非在印度洋能起到止小兒夜啼的作用,東非人來了,對于很多印度洋以及南洋沿岸的國家而言,就是最恐怖的代名詞。
這樣一來,就是過去在波斯君臣們看來兇神惡煞的英國人和俄國人,都變得慈眉善目起來,當然現在俄國工黨顯然不算。
相較于東非,如今的俄國對于波斯的威懾力更勝一籌,尤其是對于波斯的統治階層來說,俄國工黨可是專門針對他們這一類人。
卡扎爾王朝的國王,艾哈邁德戰戰兢兢的對著卡布里爾這個屠夫說道:“尊敬的東非使者,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配合貴國和英國政府的行動?”
而今波斯的統治王朝被稱為拉扎爾王朝,就是這個王朝的建立,才讓德黑蘭成為了波斯的首都。
而卡扎爾王朝對于波斯來說,其實也算異族入關統治,艾哈邁德國王祖上實際上是來自北方的突厥部落,拉扎爾王朝的創始人阿迦·穆罕默德汗選擇德黑蘭作為首都,就是因為德黑蘭靠近他的傳統的部落領地。
而卡扎爾也正是當初突厥部落的名稱,所以如今波斯的正式名稱是拉扎爾王朝,但是外人對其的稱呼依舊是波斯。
面對艾哈邁德國王的詢問,卡布里爾少將露出一個和善的表情說道:“國王陛下,你不需要擔心,我們東非對于卡扎爾王室是抱有善意的,這次我們東非到波斯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應對俄國這個世界上的毒瘤和懷胎。”
對于,艾哈邁德國王,之所以卡布里爾的態度不一樣,主要是因為這位“仁君”是一個比較“無為”的君主。
就算波斯本國人,很多都認為他比較軟弱,而少部分他的支持者也只掩飾說他對政府事務不感興趣。
但正是這樣的人,反而越容易得到東非政府的重視,畢竟東非作為如今印度洋地區的主要領導國家,并不希望波斯出現一個有為的君主。
歷史上,推翻拉扎爾王朝的巴列維王朝倒是有不少動作,但是最后沒有落得好下場。
東非更希望波斯能夠維持現狀,也就是如今這個半死不活的樣子,甚至最好能夠維持其君主制。
在印度洋范圍,能稱得上大國的國家總共有四個,首先是東非,其次是以印度為根據地的英國,隨后是奧斯曼帝國,最后就是波斯。
雖然波斯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和上述三個國家平起平坐,甚至連奧斯曼帝國這個偽列強都不能碰瓷。
但是波斯的潛力不容忽視,在其長期的歷史中,從來都是印度洋地區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
雖然,就波斯的環境而言,想要在近代發展起來十分艱難,但是即便存在可能性,東非都不允許印度洋周邊有能夠威脅到東非霸權的勢力。
不過,當下,波斯對于東非的威脅遠不及英國和奧斯曼帝國,所以適當的扶持波斯,對于東非來說是值得這么做的。
等到英國和奧斯曼帝國衰落之后,才輪得到波斯等印度洋國家。
卡布里爾說道:“這次我們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對付俄國人,而俄國工黨的出現,不僅繼承了原本俄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同時他們還帶著思想上的武器。”
“所以,我們對于波斯如今的幫助,主要涉及三個層次,首先就是軍事上的援助,我們會幫助國王陛下訓練一支可靠且精銳的部隊。”
“其次,我們會幫助波斯進行經濟上的建設,從而穩定如今波斯國內的動蕩。”
“最后,則是幫助貴國,通過輿論等各種手段,防止俄國對波斯的滲透。”
卡布里爾說的這些話,對于艾哈邁德而言,不僅沒有起到安撫作用,反而讓他憂心忡忡。
畢竟,卡布里爾提到的三點完全可以用另外一套話術來解釋:第一,東非要控制波斯的軍隊,第二控制波斯的經濟,第三,控制輿論等國家機器。
這樣一來,波斯不就徹底成為東非的傀儡了么?當然,仔細一想,又不太可能,畢竟波斯境內還有英國人。
因此,艾哈邁德國王不敢直接反駁卡布里爾的“好意”,而是提醒道:“卡布里爾將軍,這些問題,不知道你們是否和英國達成共識?”
卡布里爾將軍說道:“國王陛下放心,我們東非要做的事,和英國人并不沖突,我們已經和英國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在關于對待俄國的態度上,雙方放棄成見和矛盾,并且分配好了相關地區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