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
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
人口是形成市場最根本的條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口越多,這個市場的基礎和潛力也就越大。
過去英法等傳統殖民者,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利用當地的人口形成其附庸市場,而東非每占領一地,就對原住民進行清洗,自然也就破壞了原本的市場。
所以,東非的海外殖民地規模看似不小,但是其市場價值卻遠無法和其他國家殖民地比較。
不過,這種情況近些年已經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東非在南洋地區的殖民地,人口恢復最快。
而這也同時就意味著未來在南洋地區將形成世界第三大德語區,僅次于非洲和歐洲,實際上美國德語人口規模為不小,但是德語在美國發展受到限制,這些年美國政府極力推動去德語化效果顯著,未來德語在美國不可能有太大的前途。
就目前來說,非洲是世界第一大德語人口聚集區,甚至超過了歐洲的德意志地區,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主要歐洲德語人口大國加起來人口都沒有東非多,更何況奧匈帝國里德語人口數量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非洲除了東非這個德語國家以外,南德意志王國的官方語言也是德語,在比屬剛果殖民地還有阿比西尼亞帝國,德語同樣是官方語言之一。
德語在世界范圍的擴張,同樣有利于東非海外市場的擴大,1920年全世界德語人口規模大約在兩億五千萬左右,毫無疑問同種語言下,更有利于東非商品的流通。
……
1924年11月4日。
萊塔尼亞省。
東非的亞歷山大港就坐落在萊塔尼亞省,是萊塔尼亞省最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也是萊塔尼亞省第三大城市。
而萊塔尼亞省第一大城市則是內陸的省會盧班戈,第二大城市則是木薩米迪什。
盧班戈是萊塔尼亞省省會,在葡萄牙統治安哥拉時期,就已經成為區域最重要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當時盧班戈的葡萄牙人數量超過千人,是安哥拉南部白人數量最多的城市,當然,按照東非標準,當時的盧班戈別說城市,其規模僅僅相當于一個普通鄉鎮。
而盧班戈當時的人口狀況,也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東非能從葡萄牙人手里輕松搶奪這一地區。
在占領盧班戈后,東非政府也順理成章的繼續將盧班戈作為當地的治所,隨著東非移民的大量遷入,盧班戈得到了迅速發展。
而盧班戈坐落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上,氣候環境優良,土地肥沃,農業發展基礎優渥。
排行第二的城市木薩米迪什,則和亞歷山大港一樣,都是萊塔尼亞省的沿海港口城市。
其基礎條件和亞歷山大港差不多,但是經濟上卻比亞歷山大港要好太多,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亞歷山大港是軍民兩用港,且亞歷山大港距離萊塔尼亞省的經濟腹地更加偏遠。
即便如此,亞歷山大港的發展放在整個南大西洋沿岸,也屬于成績優異的城市之一。
當然,作為南大西洋沿岸唯一的工業國,東非西海岸的城市發展基本排在區域前列。
而亞歷山大港的主要出口產品中,鋼鐵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不過亞歷山大港本身并不生產鋼鐵。
它的鋼鐵產品主要來自內陸,通過鐵路運輸到這里,再發往東非其他西部沿海地區,亦或者是西非和南美。
除了鋼鐵以外,內陸的部分農牧產品也通過亞歷山大港出口,不過規模上比北方的木薩米迪什港要小許多。
貝西霍芬是亞歷山大港的一名碼頭工人,而他現在就像往常一樣,使得吊機搬運著貨物。
而他的工友米希爾正拿著一個大喇叭,站在貨倉前面,指揮他完成今天最后一次吊裝作業。
“往左,往左,停,往下,收鉤。”米希爾一邊大聲指揮,一邊用右手做著動作給貝西霍芬提供提示。
而貝西霍芬則熟稔的在駕駛艙里擺弄推拉桿,將綁著粗鐵鏈的貨物穩穩的安置在貨倉的最后一處位置。
“終于忙完了!”貝西霍芬拿起搭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液。
亞歷山大港的溫度還是偏高的,加上吊裝作業時刻繃緊神經,壓力比較大,所以即便駕駛艙里的小風扇使勁吹,貝西霍芬還是感覺有些悶熱和煩躁。
不過,現在工作結束,貝西霍芬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盡快下班,他繼續操縱著吊機,按照流程將吊機停放在碼頭的專用車位上。
東非的港口,經過一輪現代化升級后,機械化效率大大提高,極大的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時也大大提升了作業的安全性。
如果是過去,這一船的貨物,不知道要裝卸多少天,才能徹底完工,而且還要出動更多的人手。
而在其他絕大部分國家,港口的運營效率就遠不如初步普及機械化的東非,貨輪的裝卸工作就要占據很長一段時間,而等它們裝滿貨物,從東非港口出發的貨輪,說不定都快抵達目的地了。
不知過了多久,米希爾也已經從船上下來,他來到貝西霍芬面前,把胳膊搭在貝西霍芬的肩膀上說道:“下班了沒有其他事,要不要去喝一杯?”
貝西霍芬痛快回復道:“這是當然,現在的天氣這么熱,我坐在那個該死的駕駛艙里,就像饅頭進了蒸籠一樣,屁股都差點燙熟了,恨不得馬上來一杯冰鎮啤酒,去去暑氣。”
11月是南半球的春夏兩季交替的時間,所以亞歷山大港的溫度也相對應的提高了一些,好在亞歷山大港旁邊就是本格拉寒流經過,能夠起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