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3章 德國打算
第1433章 德國打算
在哈布斯堡因為匈牙利事件焦頭爛額的時候,德國方面已經做出了幫助哈布斯堡家族鎮壓革命的決定。
柏林。
布達佩斯淪陷的第二天。
威廉二世就命令德國巴伐利亞的軍隊,進入戰備狀態。
一旦匈牙利事件惡化,那德軍將毫不猶豫的進入奧匈帝國境內,幫助哈布斯堡鎮壓叛軍。
對于當前德國而言,奧匈帝國絕對不容有失,因為奧匈帝國是如今德國在全世界最重要和可靠的盟友。
柏林城市宮,是一般意義上的德國皇宮,此時,威廉二世就在此地,和德國的高層們商討著奧匈帝國問題。
威廉二世對著群臣們說:“關于奧匈帝國問題,我們必須幫助我們的盟友,將匈牙利工黨扼殺在搖籃里。”
“對于帝國而言,奧匈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們目前,唯一能夠信賴的盟國,同時也是帝國爭奪歐洲霸權和全球擴張戰略的重要協從國。”
“相較于東非,毫無疑問,世界大國里,只有奧匈帝國真心實意的和我們站在一個戰壕里。”
德國首相赫爾曼趕忙說道:“陛下說的確實如此,現在的世界大國,英法算一伙,美國和東非置身事外,蘇聯不可爭取,我們能夠團結的對象只有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是帝國在歐洲和全世界,最重要的合作者,也是帝國世界利益鏈條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為了穩定歐洲局勢和帝國的世界利益,奧匈帝國絕對不能出現問題,所以,針對奧匈帝國,我們必須幫助哈布斯堡穩定局面。”
如今,德國人在討論盟友和地緣格局的時候,很喜歡把東非掛在嘴邊,這主要是因為一戰中東非的行為,讓德國十分不滿。
尤其是德皇威廉二世,他本身在一戰前就喜歡口無遮攔,從而引發一些德國在歐洲外交上上的尷尬場面。
經歷過一戰的挫折后,雖然收斂了不少,但本性很難改變,所以“得罪”過德國的東非,就被威廉二世和很多德國人記在了小本本上。
所以現在的威廉二世時常在私下里和人表達對東非的怨恨。
這不僅僅是威廉二世個人的想法,而是德國大部分人對現在東非的態度。
在很多德國人看來,正是因為東非的坐上觀璧,才導致德國無法在一戰里擴大戰果,一定乾坤的奪取歐洲霸權。
和前世一戰后,慘兮兮的德國不同,在本時空里,德國人認為他們是“戰勝國”,雖然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僅僅把領土拓展了到將近六十萬平方公里。
但是,相對于顆粒無收的協約國,德國人認為,他們還是以微弱的優勢獲勝了。
因此,德國的民族情緒也更加高漲,畢竟,在一戰里,德國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同時對抗英法俄美四個大國,當然,奧匈帝國和奧斯曼等幾個盟友,雖然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至于一戰中東非的物資供應,在德國人看來,東非完全是出力最少,收獲卻最大,甚至用連吃帶拿來形容也完全不過分。
在戰爭前,德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被東非接手,這一直都是德國心里的一根刺。
而在戰爭中,德國積累的社會財富,大量落入東非的口袋,而且還倒欠東非一大筆債務。
當然,這些還并不是讓德國最心痛的,畢竟,德國買賣給東非的殖民地,好歹收到了東非的付款,而且這些殖民地看著不小,價值實際上并不高,至少在德國統治期間,這些殖民地的支出遠大于收入。
就拿喀麥隆,加蓬和新幾內亞這幾塊主要殖民地來說,大部分區域,都是條件十分惡劣的熱帶雨林,建設難度大,人口稀少,就是黑奴都抓不到足夠的數量,來對殖民地進行大規模開發。
而關于財富問題,東非確實從德國撈了不少錢,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東非償還一戰前東非對德國的貸款,所以德國對這個問題,反而最不看重。
要真論德國社會財富的流失,荷蘭,瑞士,丹麥等德國的鄰國,還有美國等海外國家前期對德國貿易,拿得都不算少。
最讓德國在意的是,東非作為德意志國家,在一戰中坐上觀璧,從而導致德國失去了制霸歐陸的最佳機會。
一定程度上來說,歐洲霸權放在20世紀初,就是世界霸權,只要奪取了歐洲的霸權,那德國的所有損失,不僅能夠彌補回來,而且還能翻倍的獲得收益。
到那時,德國順勢從英法等協約國手里征收戰爭賠款和各種社會財富,還能接管他們龐大的殖民地,與之相比,東非從德國“敲詐”的那些東西完全不值一提。
但是,現實結果就是一戰導致協約國和同盟國兩敗俱傷,東非和美國賺的盆滿缽滿,等到戰后,德國把主要責任推卸到東非的頭上。
這并非特例,實際上英國人對美國也有類似看法,當然,反過來東非和美國自認為不欠德國和英國人什么。
最委屈的肯定是美國人,畢竟美國后期是真的加入戰爭了,現在美國退役老兵們還在討要撫恤和退休金。
當然,以美國的德行,即便他們從一戰中攝入大量利益,恐怕美國參戰士兵也得不到什么好下場,前世就是如此。
總而言之,如今德國在面對東非的態度上,極度心理失衡,這也導致近些年來,東非和德國關系轉冷。
不過,雖然兩國關系轉冷,這并不影響兩國間貿易和文化交流領域的發展,畢竟,仇恨東非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而且一戰剛剛結束時,德國也需要東非幫助,從而讓德國經濟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