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6章 反常現象
第186章 反常現象
隨著馬倫來到迷霧山谷,諾文立馬上線了數條新的任務。
首先是發布給雷·韋恩的,讓他去找馬倫商量需求,設計一座規格合適的鐵匠鋪,完成后可以獲得任務獎勵的點數。
緊接著就是給【建造鐵匠鋪】任務增加額外的點數獎勵,鼓勵那群在忙活著造民居的信徒,優先分配力量過來把鐵匠鋪建好。
模塊化建筑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跟馬倫溝通過后,設計圖繪制完成,標準模塊建材什么的都是現成的。
只要選出需要的標準模塊,將其拼接起來,最后再加固,房屋就算造好了。
應該說,現在標準模塊的產量已經超過了信徒們搭建房屋的速度。
有很多制造出來后用不上的模塊化建材,信徒們依然在制作單純是為了獲得完成任務的點數獎勵。
畢竟造房子的時候【結構穩定】神術必不可少,現在信徒中只有兩人掌握了這道神術,他倆歇菜了,就沒法造新的房子。
生產標準模塊就簡單的多,大部分信徒都能干,是最容易的工作。
其他人倒不是知識點數不夠或者學不明白【結構穩定】。
而是還沒來得及學會。
那位掌握神術的信徒,從兌換到學會只用了1天時間。
其他人也有咬牙花了100知識點數去兌換神術的,結果照著相關知識也練習了一整天,掌握進度才推進了百分之一不到。
硬學下去,最后也能學會,只是需要花費更多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現在信徒們也逐漸明白過來。
人與人的天賦和特點不同。
老比爾兌換豐收神術的知識,照著要求嘗試了幾次就推進到100%進度完成了學習。
并不是因為這道神術足夠簡單,而是老比爾擅長這方面的東西。
總之諾文給信徒們提供了選擇的機會。
他們可以找到自己擅長的方面去學習。
當然,也可以頭鐵。
選擇自己不擅長但感興趣的方面。
反正學習進度條擺在那里,咬著牙死磕到最后同樣能學會。
……
在信徒們摸索自己擅長事物的同時,諾文也發現了個有趣的細節:
他發現在各類知識里,普適性最高,或者說,幾乎所有信徒都能學會,都可以被稱為有天賦的——居然是幾道職業者路線的知識!
剛剛發現這點的時候,諾文還下意識地以為他搞錯了。
因為這很反常識。
這個世界的凡人有著涇渭分明的層級劃分。
第一個層次,不會任何神術、魔法、戰技的凡人,人數最多的普通人;
第二個層次是雷·韋恩或者馬倫這種信仰非職業者神明的凡人,掌握著一些神術和魔法,但并非那幾條職業者路線,幾乎不具備戰斗能力;
最后第三個層次是相對少量的職業者,分別對應著輝光之神、魔法女神、荒野之神和暗影之神這幾位神明,通過得到祂們賜予的神術或魔法,可以踏上職業者道路;
戰士職業路線則算夾在第2和第3個層次之間,姑且算為2.5層次。
激發怒氣、掌握戰技的戰士們沒有對應的神明信仰,怒氣源自凡人體內自我挖掘。
整體而言,這3個層級的人口數量排布呈現著明顯的金字塔式結構。
普通人最多,職業者最少。
諾文起初以為,這是因為職業者得到的神明賜福最難以被學習,難以被掌握,所以他們的數量才最少。
結果隨著迷霧山谷中領地的建設,信徒中出現老比爾、雷·韋恩這些掌握非戰斗神術的人,諾文發現,情況……似乎跟他預想的剛好相反!
職業者路線的知識,無論魔法還是神術,只要信徒的基礎屬性達標,兌換到相應知識后,只要愿意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學會。
整體上的掌握效率雖然有差別,但差距沒有拉開的特別巨大。
學得快的,練習5遍之內就能掌握。
學得慢的,練習個十幾遍、二十幾遍也夠了。
反倒是豐收神術、工匠神術這些東西,信徒們在個體間出現了極其巨大的差距。
比如培特曾經嘗試去研究建造民居相關的知識和神術,結果費了很大力氣,學習進度都沒推進多少。
根據進度預估的話,他少說得琢磨鉆研個將近一年、練習上千次才能完成掌握!
那位兌換了【結構穩定】神術的信徒,則一天就完成了掌握。
差距相當離譜。
這就令諾文搞不懂了。
“這算什么?”
“凡人們都是先天職業者圣體,自帶學習各種職業者技能的天賦?”
“那為何這個世界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