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準備入蜀前
益州叛亂的消息很快就在朝臣當中流傳開來,云綾身在兵部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她正與姚崇訓商議此事,外頭就進來一名小吏,言說尚書大人相請。
聞言,她立時意識到杜進用剛剛去了承明殿,此時找她必然與平叛事宜有關。
于是她并未多問,只示意姚崇訓繼續(xù)做事,旋即便隨小吏去了杜進用的班房。
到了地方,杜進用面色如常,揮手打發(fā)了小吏,隨即親手為云綾斟上了一杯清茶,這才坐回位置上沉吟不語。
見狀,云綾也沒心思用茶,主動問道:“杜尚書尋我來可是與益州叛亂之事有關?”
杜進用抬眼看了過來,頷首道:“的確如此。”
隨即,他便將方才承明殿發(fā)生之事說了一遍,末了又道:“此事陛下主意已定,稍后圣旨和兵部的調令就會送去軍中,你需早做安排才好。”
聞言,云綾卻是有些不解。
她自問的確有些軍功在身,但還遠未到可以獨當一面的程度,朝中并非無將可用,皇帝此舉又是何意?
見她作凝眉深思狀,杜進用又道:“依本官之見,陛下此舉或是看重公孫姑娘在益州的人脈。”
“哦?”云綾不解,抬眼看去。
“天機門。”杜進用僅說了三個字,然其意思卻非常明顯。
想到天機門在巴蜀的勢力,云綾也反應過來。
此番入蜀平叛若能得天機門相助,叛軍的一舉一動將如在眼前,的確會是極大的助力。
當下她心中有了底,道謝一聲便言說要趕去玉麟衛(wèi)軍營商議出兵事宜,起身告辭而去。
此時玉麟衛(wèi)軍營中,孫懷義已從公孫安世派來的人口中得知了玉麟衛(wèi)即將入蜀平叛之事,召集了一眾將校正等著云綾到來。
是以,云綾到時議事堂內已坐滿了人,齊齊起身沖她行禮。
孫懷義為右中郎將,當仁不讓居于左側下首第一位,其下則是他麾下的將校。
在其對面居于首位的則是親軍都尉燕十六,王崇義、龐萬春、顧廷依次而坐,皆是云綾的親信。
云綾掃了眾人一眼,快步走上主位安坐,旋即示意眾人免禮。
這時,她注意到在顧廷的下首還坐著一人,二十出頭年紀,眉眼剛硬,神情嚴肅,卻是她不曾見過的。
“咱們這兒來了新人啊,可有人為本將介紹介紹?”
話落,眾人才注意到云綾的眼神,那青年當即起身抱拳朗聲道:“末將公孫瑜,新入軍中,舔為馬軍副都尉,見過大將軍!”
一聽這個名字,云綾頓時想起這是誰了,未曾想竟是被安排來了玉麟衛(wèi)。
不過這里場合不對,她也沒有多問,只微微頷首示意公孫瑜坐下,旋即便宣布了玉麟衛(wèi)即將入蜀平叛之事。
根據(jù)從兵部得到的消息,益州叛軍打著故楚王傅昭玟的旗號,趁著西羌入寇人心不穩(wěn)之機于多地同時舉兵,聚眾十余萬,眼下已與西羌合流攻打成都。
按照云綾的推測,在益州大都督身死之后,成都群龍無首,怕是難以久守,說不好消息送到時就已失陷了。
此前朝廷曾于益州邊鎮(zhèn)抽調了五萬精兵,這些兵馬如今都集結在綿州一帶,必然會就地抵抗叛軍的進攻。
然而叛軍勢大,綿州也非什么堅城,故而玉麟衛(wèi)此番南下行動必須迅速。
否則一旦綿州不敵,叛軍再搶占了劍閣等險要,勢必使得平叛遷延時日,屆時河北、益州皆失,必然惹得天下震動。
說罷這些,云綾停下來喝了口茶潤嗓,留下時間給眾將消化其中的信息。
她的這番話也是為此次出兵定下了基調,那便是要快,他們必須搶在綿州失守前進入蜀中。
隨著她的話音落下,眾將開始交頭接耳,一時間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
不多時,作為此間云綾之下的第一人,孫懷義當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將軍,蜀道難行,玉麟衛(wèi)雖然精銳,速度卻未必能比叛軍更快。末將以為,可請朝廷先發(fā)梁州之軍南下,搶占劍閣,如此即便綿州失守,也不至于斷了入蜀之路。”
這番話卻也在理,快馬通知梁州速度的確比從長安直接發(fā)兵更快,但天佑帝不知為何就是不肯動用梁州之軍。
是以,云綾也只得搖頭道:“陛下無意動用梁州之軍,不過孫將軍所言亦是在理。”
說罷,她想了想,又道:“本將會去信天機門,一旦叛軍有意搶占劍閣,便請他們先協(xié)助劍閣守御一番。”
見云綾有了安排,孫懷義便不再多言。
正商議間,外頭來人稟報內侍總管王一安和兵部尚書杜進用已到營外。
云綾心知是圣旨和兵部調令到了,領著諸將出營相迎,就在校場接旨。
王一安一番抑揚頓挫的宣讀,旋即親手將圣旨交到了云綾手中,又悄聲道:“來時陛下囑咐,還請南鄭伯盡早發(fā)兵南下。”
聞言,云綾頷首,表示只要一應軍需準備妥當,至多三日便可出兵。
而后,杜進用也親手將兵部調令及虎符交到云綾手里,同樣又是一番囑咐。
送走二人后,云綾等人回到議事堂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