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捷報傳長安
云綾帶著阿魯木懷真的首級回到了潼水大營,隨她一同回來的還有李紅藥和那些百姓。
他們將跟隨大軍一道返回綿州,而他們留在九皇山營地的家人也將被接到綿州與他們相聚。
潼水一戰(zhàn),西羌軍雖敗,但數(shù)萬大軍分路突圍必然難以盡數(shù)殲滅,總有逃脫出去的。
西羌潰軍無糧,勢必會想著劫掠百姓。
沒有大軍庇護,這些從江油趕來想要協(xié)助官軍的百姓未必能夠安全回去。
是以,云綾稍一勸說,李紅藥便做主應下了。
待回到潼水大營,云綾先吩咐了燕十七帶兵去九皇山營地接應那里的百姓,隨后才開始聽取戰(zhàn)果。
此戰(zhàn),官軍斬首兩萬余,俘虜四萬余,西羌七八萬大軍逃脫者寥寥。
自羌王阿魯木懷真以下,有名有姓的大將被斬十一人,被俘六人。
聞得戰(zhàn)報,中軍帳內(nèi)一片歡騰。
辛苦一夜,他們只記得一直在追殺,究竟殺了多少西羌兵卻并不清楚。
如今戰(zhàn)報出來,不說年輕的燕十六、錢聚、諸葛琮、王崇義、龐萬春等人,就是老成的趙泰和孫懷義也激動不已。
經(jīng)此一戰(zhàn),阿魯木部必將在西羌除名,沒了這個強盛的部落壓著,相信西羌地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處于動蕩之中。
這對于正經(jīng)歷河北、益州兩地叛亂的大周而言,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云綾也很滿意,絕美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待眾將情緒穩(wěn)定些后,她才起身開口道:“此戰(zhàn)大勝,全賴諸君用心、將士用命,本將自當為全軍向朝廷請功!”
“全賴大將軍籌謀,我等不敢居功!”眾將齊齊抱拳回應,聲如洪鐘。
云綾抬了抬手示意噤聲,隨即收斂起笑意,正色道:“西羌雖敗,然益州各地尚有叛軍作亂,諸君不可掉以輕心!待平定益州,本將再為諸君慶功!”
“謹遵大將軍令!”
而后,云綾命諸將各領本部兵馬就地休整,次日還軍綿州。
待諸將退去,她則獨自留在中軍帳內(nèi)開始奮筆疾書。
約莫半個時辰后,一封措辭嚴謹?shù)膽?zhàn)報寫成,連夜送往了長安。
潼水之戰(zhàn)爆發(fā)的同時,綿州城也并不太平。
尚從義回到成都后,得知西羌大軍被圍,當即找上傅昭玟討要兵馬北上救援。
待其率軍抵達綿州,卻不想城中已聚集了三萬從各地趕來的城衛(wèi)軍。
他不得不連日猛攻,損兵折將不說,軍中士氣也是一落千丈。
就在他猶豫該如何是好時,僥幸逃得一命的尚明義出現(xiàn)了,也帶來了潼水大敗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尚從義沒有任何猶豫,連夜拔營撤回了成都。
隨后,云綾忙于在綿州整編匯聚而來的十余萬兵馬,傅昭玟、尚從義亦在調(diào)整部署,益州迎來了難得的平靜。
天佑二十七年,九月三十。
在這九月的最后一天,一騎快馬直入皇宮,帶來了益州的戰(zhàn)報。
正值早朝,王一安將戰(zhàn)報呈上,天佑帝看罷大喜過望,口中稱贊連連。
自叛亂爆發(fā)以來,天佑帝的臉色一日賽過一日的難看,脾氣也愈發(fā)教人難以琢磨,動不動就會龍顏大怒。
如此反常的歡喜,自也引來了群臣的注視。
天佑帝壓下愉悅的心情,沖群臣揚了揚手中的戰(zhàn)報,朗聲道:“益州捷報!檢校玉麟衛(wèi)大將軍公孫云綾率軍于潼水南岸圍殲西羌十萬大軍!羌王阿魯木懷真授首,陣斬西羌大將十一員,斬首三萬,俘虜五萬!”
話音未落,大殿之內(nèi)已是抽氣聲不斷,群臣各自與相熟之人竊竊私語,無不為此戰(zhàn)報所驚嘆。
天佑帝滿意地看著這一切,內(nèi)心也是極不平靜的。
當初他之所以力排眾議,點云綾為將,除了看重公孫家世代將門外,其中更看重的還是那則預言。
“天傾東北,地陷西南。云綾舞劍,鎮(zhèn)國安邦。”
前一句已經(jīng)應驗,他想驗證驗證后一句是否依舊會應驗。
他原本想著云綾以三萬之軍加上益州心向朝廷的兵馬,能穩(wěn)住益州局勢不至于崩壞即可。
正因如此,他才壓著梁州之軍不動,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若是云綾兵敗,梁州之軍便是一道保險。
只要將叛軍擋在益州出不來,待河北平定,朝廷自可抽調(diào)精銳入蜀平叛。
未曾想,云綾會給他這么大一個驚喜。
偷渡陰平,襲取綿州,斷敵歸路,最后于潼水圍而殲之,更是斬下了羌王的首級。
西羌的局勢天佑帝是清楚的,沒有了阿魯木部這座大山在,西羌只會是一盤散沙,短時間內(nèi)再難威脅到大周西南邊疆。
沒了西羌的援兵,傅昭玟掀起的叛亂終將難成氣候。
以云綾展現(xiàn)出的用兵之能,平定益州只是早晚之事。
如此,朝廷也可全力應對河北的叛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