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君臣暗較勁
/>
連一向不對付的盧家都開始為公孫家說話了,天佑帝心里能沒一根刺?
只是盧之浩懶得跟這個不成器的弟弟解釋,解釋了他也未必聽得懂。
若非老娘臨終前的囑托,他著實是不想管這個弟弟,除了貪財之外簡直一無是處。
翌日,早朝如期進行,天佑帝最先提及的便是對云綾的封賞。
他原本以為還要有一番爭論,未曾想話音未落立時便有大臣出班提請加封云綾為益州大都督,以慰功勛。
這名大臣剛剛退下,不待天佑帝發問,便有一票大臣出言附和。
天佑帝不由微微蹙眉,細細看去,竟都是盧之浩一系的官員。
見狀,他不動聲色地瞥向李懷仁和杜進用,卻見二人也是不明所以。
最終,他注意到了從不發言的太子,后者面有得色,顯然這一切有他的手筆了。
天佑帝何等心思,心念一轉便已明了,不由暗暗搖頭,太子還是太嫩了。
盧之浩這么大張旗鼓的給對頭討封,太子莫不是以為真就是他指使的?給人當了筏子尚不自知。
天佑帝心下頗為失望,眼下卻不是教導的時候,是以他只靜靜地聽著,什么也沒說。
其實經過一夜深思,天佑帝已經有了決定。
原本他是打算等朝臣沉默之時親自提出封賞,如此也可令公孫家感念皇恩,更好地籠絡云綾。
然而眼下卻被盧之浩一系搶了先,而公孫家一系看著雖然有些意外卻并無任何動作,顯然是昨天夜里雙方在這件事上達成了某種一致。
這不是個好現象。
這意味著天佑帝對于朝局的掌控正在下降,大臣們已經開始光明正大地玩弄小心思了。
是以,他立馬對心中的決定做出了調整,除了加封云綾為益州大都督外,還加封晉王傅明澤為檢校益州參軍,即刻趕赴軍前聽用。
此議一出,群臣噤聲,顯然都沒想明白天佑帝此舉的用意。
天佑帝也不想解釋,乾綱獨斷,催促著一臉懵逼的傅明澤立刻動身南下后便宣布了退朝。
下朝后,齊王傅明獻將親弟拉回王府,旋即屏退左右,開始細細交待起來。
傅明澤卻沒聽進去多少,整個人都因不安而顯得極為焦躁,在院子里來回踱步。
見狀,傅明獻不由起身一掌打在弟弟肩頭,沉聲道:“為兄說的話都聽見了嗎?”
傅明澤這才回過神來,拉著自家兄長的衣袖哀聲道:“大兄,父皇為何派我前去益州啊?那里兵兇戰危的,若然有個好歹,弟弟該如何是好?”
聞言,傅明獻不禁扶額,方才那一通話算是白說了。
見弟弟情緒激動難平,他只得放低音調,溫言安撫道:“你為皇子,去了益州只需安分,公孫云綾也不會教你出事,且放心便是。”
傅明獻得了兄長的安撫,這才平靜一些,卻仍不愿放開兄長的衣袖。
見此,傅明獻拉著弟弟坐下,又道:“今日早朝,群臣似乎有些脫離父皇的掌控,為兄想來這也是父皇派你前去益州的緣由。你想想,大都督府參軍是做什么的?”
“負責一州軍需供給、兵員征召、日常訓練和兵力調動等諸事。”傅明澤訥訥地回道。
見弟弟能夠清晰回答問題,傅明獻也暗暗松了口氣,旋即細細為他解釋起來。
眼下益州正經叛亂,戰事必然少不了,參軍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自杜進用起,天佑帝或許也有推公孫云綾為益州大都督之心,但乾綱獨斷和臣子提請卻是兩碼事。
朝臣們顯然背地里達成了某種一致,這在天佑帝看來是不可接受的。
但有功之臣不可不賞,而益州的穩定眼下看來還離不開公孫云綾,所以這個益州大都督還得給,卻不可沒有掣肘之人。
不過,這掣肘之人又不能太過強勢,畢竟朝廷需要盡快平定益州叛亂。
是以,在對群臣不放心的前提下,在京皇子中生性有些軟弱的晉王傅明澤便是最好的人選了。
聽完兄長的分析,傅明澤一時不知該說點什么為好。
傅明獻看了他一眼,暗暗嘆息一聲,隨即開口道:“是以,去了益州不可仗著身份肆意妄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你不通軍事,萬莫指手畫腳,只安心做個閑散王爺即可。”
“如此豈非有違父皇之意?”傅明澤不解地問道。
“父皇只是要展示一種態度,讓朝臣們知道大周真正能做主的是誰。”傅明獻淡淡地答道。
聞言,傅明澤似有所悟,但那掩藏在陰影下的瞳仁中卻閃動著異樣的光芒。
顯然,他此刻心中也有自己的謀算,未必就能安心做個吉祥物。
這一切傅明獻并未注意到,他仍在不斷給即將遠行的弟弟交待著去了益州該如何行事。
與此同時,天佑帝的旨意也迅速發出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