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關中生大亂
其他人見了,個個大氣都不敢出,唯恐驚擾了他們。
良久,天佑帝幽幽轉醒,眾人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然而,天佑帝接下來的舉動卻教眾人的心又提了起來。
只見他目露兇戾,咬牙切齒地說道:“逆子狂悖,罪不容赦,朕當親討之!”
公孫安世當即色變,直言勸諫道:“陛下,如今叛軍十余萬就在當面,豈可棄之不顧而反攻堅城?萬望陛下以社稷為重,暫歇雷霆之怒,從長計議啊!”
天佑帝卻道:“魔門奸細鼓動太子篡位,姚天君豈能不知?朕若不奪回長安,則必為姚天君所得,屆時便是天下大亂!”
“怒而興師,慍而致戰,此兵家大忌!太子悖逆,民心不附,取之易爾!然叛軍在側,若銜尾而至,我等立陷腹背受敵之境,如之奈何?”
說罷,公孫安世見天佑帝神色稍定,復又勸道:“況大軍糧草俱在長安,軍中存糧不過五日之用。當務之急還當覓地屯兵,搜羅糧草,否則一旦糧盡,萬事休矣!”
話音落下,李懷仁、褚懷亮、王爾山等人紛紛出言勸諫,只望天佑帝能暫歇雷霆之怒。
天佑帝看了看眾人,隨即深吸一口氣,踉蹌兩步頹然地坐到空位上,垂頭不語。
見狀,眾人對視一眼,一時不知天佑帝會如何決斷。
片刻后,見天佑帝始終不說話,傅明徽默默上前兩步,輕聲道:“父皇,兒臣記得藍田大營有座糧倉,當可暫給大軍所需。不若移營藍田,如此亦可免去腹背受敵之險。”
天佑帝無力地擺擺手,淡淡道:“便依你所言。”
聞言,此間眾人齊齊松了口氣,當即各自散去準備移營之事。
與此同時,身在華陰的姚天君也收到了長安變故的消息,竟一反常態地大笑出聲。
見狀,張迎秋、彥知節等人亦是出聲道賀。
半晌,姚天君收了笑意,搖頭道:“好個丁霓裳,不愧是能耍弄周帝之人,果然有手段!”
張迎秋亦是頷首,笑道:“這確實比直接攻取長安要來得好,大王正可坐山觀虎斗,亦可借此動搖周朝對南方的統治。”
聞言,姚天君輕笑一聲,旋即說道:“既然丁霓裳做下此事,孤不妨給她個機會,正好大軍征戰已久,也可趁機休整一二。”
說罷,他便命彥知節領兵駐守潼關,隨時監視關中局勢,主力大軍則退回雒陽休整,伺機而動。
翌日,藍田大營。
探子察知叛軍動向,天佑帝聽罷登時明白了姚天君所想。
“坐山觀虎斗,真是打得好算盤!”他冷笑一聲,恨恨地說道。
旋即,不待眾人說話,他又自顧自地說道:“他想看,那便讓他看!”
于是,藍田大營很快便行動起來。
先是公孫安世受命領兵鎮守子午關,以確保大軍退路。
又遣齊王傅明獻即刻趕赴梁州,召晉王傅明澤盡起梁州之軍北上討伐叛逆。
天佑帝則率主力進逼長安城,親自于城下現身,斥責太子篡位謀逆,欲引動城中忠義之士開城來降。
奈何,有丁霓裳和盧之浩的協助,傅明仁對長安的掌控已達方方面面,任何敢于反抗之人早已被下獄或干脆斬殺了事。
是以,任憑天佑帝如何,長安城始終無人響應。
無奈,他也只得在褚懷亮的勸諫下草草收兵,退回藍田大營再思對策。
數日后,傅明獻一身狼狽地回到藍田大營,而他帶來的消息卻教天佑帝怒不可遏。
晉王傅明澤以無詔為由拒不發兵。
無詔也確實是無詔,畢竟代表皇權正統的皇極璽還在皇宮里,便是天佑帝也變不出手續完備的詔書來。
然而,但凡關注戰事的人都清楚關中正在發生什么,傅明澤分明就是在推諉。
至于打的什么主意,左右不過是坐山觀虎斗那套罷了。
這也是天佑帝暴怒的緣由所在,他感受到自己的權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連性子最為軟弱的傅明澤都敢公然反抗了。
一時間,他看向傅明洮、傅明徽和傅明獻的眼神也變得異樣起來。
他什么也沒說,只揮揮手讓三個兒子下去,旋即一個人在帳中坐了一夜。
誰也不知道這位締造過盛世的帝王都想了些什么,只是在天明之后,誰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了。
與他一同消失的,還有內侍總管王一安和影衛大統領張泉。
皇帝失蹤,頓時讓藍田大營亂作一團。
慌亂過后,傅明洮憑借在軍中多年經營起的威望接過了大軍的指揮權,旋即以糧草不足為由提出要去荊州就食。
傅明徽和傅明獻無可奈何,而褚懷亮和王爾山等人更壓不過身為皇子的傅明洮。
最終,大軍分崩離析,褚懷亮和王爾山率本部兵馬投子午關公孫安世去了。
傅明徽和傅明獻回不得長安,又不欲同傅明洮一道,思量再三便也隨褚懷亮等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