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請君入甕
蓬萊島海納閣內,蘇蒙正在專心地看著倭島與海中洲之間的區域海圖,而劉海波則在一旁耐心地給他講解這片海域中的一些細節,哪里有暗礁、哪里有亂流、如何確定航線、如何躲避風暴等等,說得很是仔細。
看得出來他是真心想要將功贖罪,畢竟在他心中,自己兒子劉雄的性命和未來勝過了一切。
之前,蘇蒙在劉海波和幾位長老地陪同下,已經見過了蓬萊島各個艦隊的指揮將軍,并將指揮權統一收攏到了手中。
海納閣旗下大小艦隊共有船艦一百五十余艘,其中擅長遠距作戰且威力巨大的神龍戰艦共有五艘,船長超過十丈的三桅主力戰艦三十余艘,船長五丈但航行轉向都異常迅速的輪槳快船五十余艘,其余各類大小船艦七十余艘。
此刻,在蘇蒙下達的命令之下,除了在遠海巡邏的少量船艦未能及時趕回以外,所有船艦此刻都已回到了蓬萊島的港口,正在進行著忙碌地補給工作。
每艘船只都攜帶了大量的淡水和食物,足夠其船員三個月地吃喝,另外還攜帶了大量的箭矢和火油,等到所有船只都補給完畢,就等著蘇蒙的一聲令下,便可以開赴遠海,成為那一支蘇蒙沙盤上的奇兵。
可就在所有船艦都在補給物資的時候,趁著黎明前的黑暗,一艘小艇快速地駛入了蓬萊島的港灣。
“什么人?”就在楚星瀾和水野菊香剛一飛躍上岸之時,就被正在港口巡邏的一支小隊發現了蹤跡。
看清了那領頭問話之人的面容,楚星瀾并未刻意隱藏行蹤和身份,而是強壓剛剛因使用內力而體內翻騰的血氣,咳了一聲,說道:“袁弘,不認識我了嗎?”
這一支巡邏小隊的領隊之人正是劉海波的一名得意弟子,名叫袁弘。
袁弘是劉海波的得意門生,所以他也參與到了楚星瀾和劉海波先前制定的奪權計劃之中,但其實袁弘的內心是不支持劉海波這么做的,也曾勸說過劉海波不要背叛天機閣,只是師命難違。
今日,在得知劉海波迷途知返后,他內心很是高興,于是便向蘇蒙自薦了前來巡視海港。
因為艦隊補給事關重大,所以蘇蒙也是對袁弘進行了一番摸底,在確認袁弘確實心向天機閣之后,才派了他來海港,負責安全巡視的重任。
見來人竟是楚星瀾,袁弘心中大吃一驚,可他畢竟是劉海波的得意弟子且是久經戰事之人,遇事極為沉得住氣,當即不露聲色地抱拳行禮,道:“原來是楚島主,弟子袁弘見過島主。”
說完他又看了一眼楚星瀾身后衣衫單薄的水野菊香,咳嗽了一聲,問道:“楚島主,這位是?”
看到袁弘的態度,楚星瀾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這位是我和你師父的貴客,今日專程帶來見你師父,你師父在哪兒?快帶我們去見他!”
不等袁弘回答,楚星瀾身后的水野菊香卻開口對袁弘問道:“有沒有衣衫,先給我找一套。”
聽著水野菊香那略顯蹩腳的語言,袁弘心中再次一驚,因為他與倭寇打交道多年,所以一聽之下當即便清楚了這個衣衫清涼的女人是來自倭島。
看著袁弘手下幾名弟子眼中的笑意,楚星瀾也略顯尷尬,于是對袁弘說道:“貴客來時匆忙,忘帶換洗衣衫,你們先隨便找一套給她。”
聞言,袁弘趕緊命一名手下脫下了自己的外套交給水野菊香。
水野菊香接過衣衫換上之后,又重新找了塊布巾裹住了面容,這才再次恢復了她先前的那種神秘感。
等水野菊香穿戴好后,袁弘對楚星瀾說道:“師父就在海納閣休息,弟子這就帶您和貴客去見他。”
說完,他便當著楚星瀾和水野菊香的面對一名手下說道:“快,你先去閣內通稟,就說楚島主帶貴客到了,請師父他老人家先起床漱洗,別怠慢了貴客。”
那名手下也很是機敏,當即便明白袁弘是讓他去提前報信,于是趕緊領命離去。
因為是當著他的面,楚星瀾也不疑有他,任由那名弟子提前離去。
接著,袁弘便帶著楚星瀾二人不緊不慢地朝海納閣走去。
看著港口處停泊的大量戰艦正在裝運物資,楚星瀾說道:“你師父動作夠快的,所有艦船都回來了?”
袁弘微微一笑,答道:“是的,昨日師父回島后就下令所有艦隊回港,補給好武器隨時待命。”
楚星瀾以為劉海波是在為他們的奪權計劃做準備,所以也沒有疑心,問道:“島上一切都還正常吧?總閣那邊有沒有人來過?”
袁弘答道:“一切順利,總閣那邊也沒人來過,現在師父就在等著島主您那邊的消息了,只要您一聲令下,艦隊隨時可以出發。”
見蓬萊島還在按原定的計劃執行,楚星瀾這才安下心來,畢竟這是他手中現在唯一剩下的兵力了。
就在袁弘領著楚星瀾二人朝海納閣而來之時,身在海納閣的蘇蒙、劉海波等人已經得到了消息。
當蘇蒙從前來報信的那名弟子口中得知,楚星瀾帶著一名疑似來自倭島的女子頗為狼狽地登上蓬萊島后,他立刻就判斷出呂飛他們已經得手了,否則楚星瀾不會這個時辰,這副模樣地登島。
于是,他當即對劉海波和隨他一同前來的幾位長老說道:“楚星瀾這是窮途末路了,既然他從王爺和鉅子他們手中僥幸逃脫,那么我們這里就再不要給他跑了。不過楚星瀾畢竟是金剛境的巔峰修為,為了以防萬一,各位還請小心一些,也不用跟他講什么江湖規矩,多安排一些高手聯手將他拿下便是。”
聞言,劉海波急于表達他的忠心,立刻說道:“蘇小俠放心,我劉海波也不是吃素的,楚星瀾我來纏住,各位先將那倭寇女子拿下后,再配合我一起捉拿楚星瀾就是。”
蘇蒙點頭道:“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