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逼問
顧清淮喉嚨有些發干,淡薄的雙唇倏地抿緊,默默退后一步站在桑嫵身旁,臉上卻清冷如舊,仿佛方才一閃而過的委屈和憤懣是她的幻覺。
桑嫵唇角噙著的笑意冷了下去,身旁少年單手負在身后,烏黑長發如瀑般散落,襯得身姿修長優美,她心底驀然涌出一股強烈的掌控和摧毀欲,她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人壓在身下,看他被欺負到狠狠哭出來時,是否還能這般忍耐。
樓三娘見顧清淮默不作聲,便也不好再說些什么,只當這是小情侶間的什么把戲,她夾起一片嫩綠的菜葉放入桑嫵碗中,“大妹子快嘗嘗我這手藝,這可是今早我剛去地里摘下來的萵筍葉,新鮮著勒?!?br />
這菜被清油炒過青翠欲滴,桑嫵輕輕咬上一口唇齒間滿是清香,桑嫵忍不住多吃了幾口,甚至開始思考天闕峰上能不能種菜。
“還有這是我們自家腌的臘肉,別看它肥,吃進去香的很!”盤里躺著的肉片似乎還泛著滋滋的肉香,明明不是最上乘的美味,卻吃的桑嫵從胃里暖到心里。
“大嬸,你們是什么時候搬來這村子的?當年這村子可是被燒成一片焦土。”
“我們都是隔壁榔頭村的,當日那大火起的詭異,燒的更是慘烈,好在有浮光教的人幫忙重建,又是出人又是出物,修整好后又讓附近幾個村愿意搬遷的都搬了過來,你看,這才過了沒多久又是這么熱鬧了?!?br />
是啊,這才不過十二年光景,石河村已又是欣欣向榮,只是里面住著的再也不是當初那些人。
顧清淮在一旁卻聽的一怔,當年村子被毀后,竟是浮光教幫忙重建的,他們肆意放火殺人后再行如此偽善之舉,只能是為了掩蓋罪行,殊不知他們這樣做只會欲蓋彌彰。
三人邊吃邊聊,氣氛一時十分融洽,唯獨顧清淮靜靜站在桑嫵身后,他不動,飯菜的香氣卻強勢地鉆入那早已饑腸轆轆的身體,本就難耐的饑餓感瞬間被無限放大。
桑嫵余光清楚地看見,少年喉頭難耐地上下滾了滾,想來定然餓極了,不管他臉上帶著多么厚重的面具,身體的反應卻騙不了人。
似乎從幼時起她便惡劣地喜歡捉弄人,樓稷總是能聰明地躲過去,唯獨那個郁小六,每次都會蠢蠢的中招。
三人吃的正歡,樓三娘甚至拿出了一瓶自家釀的桑葚酒,一口酒下肚桑嫵瞬間來了興致,對著少年勾了勾手,紅唇輕啟:“你腰間一直別著簫想來是擅長此道,吹來聽聽。”
見少年有些怔愣,桑嫵臉色登時沉了下來,“怎么,不要告訴我你餓的連吹簫的力氣都沒有了。”
顧清淮默默拿起腰間長簫放在唇邊,一曲清韻悠然而來,桑嫵愜意地在石桌上輕叩著,可是很快,桑嫵手指突然頓住。
這首曲子,是《采石》!
是他們幼時在河邊撿石頭時常哼的小調,只不過那時他們哼的歡快,今日被這人用簫吹出來顯得格外悠長悲傷,這才讓她一時間竟沒有聽出來。
可是這人怎么會知道這個調子,還吹的如此熟稔,仿佛在此之前已經吹過無數遍一樣,難道,難道他真的是樓稷?
桑嫵心跳瞬間漏了一拍,害怕和歡喜同時洶涌襲來,在她意識還沒反應過來時,身體已經做出了回應,“停!”
她冷冷喝止。
恰逢風從院中吹過,桑嫵額頭一陣涼意,她下意識伸手摸了摸,這才驚覺自己竟然出了一身冷汗。
她抬頭看向一臉怔愣困惑的少年,目光漸漸晦暗不明,過了半晌終于冷聲說道:“坐下來一起吃?!?br />
樓三娘和大叔對視一眼,這也才如夢初醒般附和道:“對嘛對嘛,快坐下來一起吃!”說著替顧清淮盛了滿滿一大碗飯。
顧清淮看了眼桑嫵,見她沒有反對這才終于坐了下來,道了一聲“謝謝”這才動筷,只是不知這一聲謝,謝的是誰。
一頓飯下來也算賓主盡歡,顧清淮主動將碗筷洗盡后兩人才相攜離開,走出農舍時,天色已然有些暗了。
兩人沿著河邊漫無目的地走著,桑嫵自方才聽到簫聲后神情便一直復雜難辨,此時突然說道:“村子里和已經截然不同了,這條河卻沒有任何變化,記得以前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們總愛跑到河邊玩,一玩就是一整日。”
顧清淮自然察覺桑嫵自從方才聽到他簫聲開始神情便有些異常,只當她是懷念過去而心情低落,當下故作輕松地說道:“是啊,那個時候阿姐你最喜歡撿這河中的鵝卵石回去玩,一個人拿不下還要我們幫你拿?!?br />
那會他一個勁地想要趕緊長大,長大了他就能幫阿姐拿更多的石頭。
桑嫵卻再次皺起了眉,這人知道她喜歡鵝卵石,甚至語氣熟稔的像他真的經歷過那個場面。而她甚至真的對這少年升出些許熟悉感,仿佛他真的是樓稷,是那個和她青梅竹馬的樓家大郎,樓稷。
“我記得你說過你的功夫是和一個姓郁的人學的,這個人不會就是郁小六的父親,郁大叔吧?”
少年一時有些沉默,應道:“正是他?!?br />
“那后來呢,你從村子里離開之后去了哪兒,為何又會受人排擠?”
顧清淮遲疑片刻,就在桑嫵開始有些不悅時,少年的話卻打消了她所有疑慮。
“當日我從水缸里出來后便暈了過去,是青峰寨的人路過將我撿了回去,后來我便成了他們的大當家?!?br />
“你是青峰寨的大當家?我聽說一年前青峰寨發生內亂,二當家上位大當家下落不明,卻不想這個大當家竟然是你?!?br />
如此說來一切似乎都對的上,排擠是真,這一身的風骨也是真。
兩人沿河而走,正好走到一處稍顯精致的農舍旁,桑嫵試探著開口:“我記得以前這里是張夫子家,他們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