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下刀穩(wěn)準狠,還得是凈事房
自古以來。
朝廷有人好辦事。
姬長仁、姬長德之所以被派來藍田,就是因為他們上面有人。
在聽了李北玄所說的手術設備以及手術室之后,
立刻上書朝廷,請求工部派遣工匠前來藍田,建造一座無菌手術室。
甚至還認真聽取了李北玄的意見,請來凈事房的優(yōu)秀主刀太監(jiān)。
此人名叫常喜,據(jù)說是大太監(jiān)常涂的族親。
別看只有三十歲左右,但做過的手術沒有八百也有一千。
主刀的就是一個經(jīng)驗豐富、手熟。
其實,扁鵲、華佗、孫神仙等名醫(yī),都寫過關于做手術的醫(yī)書。
宋惠父甚至寫下了最詳細的解剖學實踐資料。
只可惜,這些牛逼的醫(yī)學著作都沒能流傳下來。
關于手術,也就成了口口相傳的傳聞。
兩兄弟,對李北玄的敬仰,
就好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好像黃河泛濫一發(fā)不可收拾。
下定決心,要跟著李北玄悉心學習,獲取更多失傳的醫(yī)學絕技。
同時,還給工部的工匠們下了死命令,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無菌手術室建好。
隆冬時節(jié),想要施工是很難的。
勝在工匠們在這方面有十足的經(jīng)驗。
從古至今,冬天施工的情況一點都不罕見。
春秋時期開始,部分工程都會在冬季進行。
文獻中也有記載,先搭建臨時的工棚,外面用草席覆蓋,工棚內(nèi)會生火保持施工現(xiàn)場的溫度。
老祖宗們把正確答案都寫好了,原封不動地照抄就好。
至于取暖就更不用操心了,火爐、煤炭勝過火盆百倍千倍。
為了趕進度,幾乎藍田縣的所有匠人也都參與其中。
只等無菌實驗室搭建成功,給王云長做手術了。
李北玄命人準備了八面玻璃鏡,懸掛在實驗室的不同方位,調(diào)整角度將聚攏光源。
站在手術臺前,李北玄讓常喜感受一下效果,光線剛剛好一點都不刺眼。
手術用的頭套、鞋套、手套全都是蠶絲的。
至于手術器械,凈事房的就足夠用了,稍微改良一下就好。
姬長仁兄弟一想到環(huán)切術,就覺得血腥,心里發(fā)虛。
經(jīng)過幾天的友好協(xié)商,決定讓常喜做主刀大夫,畢竟他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至于李北玄……
他只能提供大致的理論基礎,一切都要常喜等人在實踐中自行領悟。
王云長躺在了手術臺上,李北玄調(diào)整好鏡面。
一切醫(yī)療器械都擺好,還有縫合傷口的針和魚肚線、羊腸線。
喂王云長喝掉一大碗的麻沸散,隨后常喜熟練地開始刮毛。
藥勁兒上來之后,王云長昏昏欲睡。
常喜把鋒利的手術刀對準了位置,扭頭看向李北玄,“大人,真切?”
“切,按照我教你的下刀就好。”
常喜活動活動手腕,對準了精確位置,習慣性的就是一刀。
“臥槽,住手!”李北玄一把攥住常喜的手腕,“你要讓他斷子絕孫嗎?看我劃線的位置,就切皮組織。”
“不好意思啊,職業(yè)病犯了,看見就想整根切下去。”常喜尷尬地撓撓頭,他們沒有的,理論上也不希望別人有。
刺啦!
一刀下去,鮮血淋漓。
牛逼!
果然,下刀穩(wěn)準狠還得是凈事房。
姬長仁用棉花球開始消毒,姬長德又緊了緊止血帶。
“常喜,別愣著,快縫合傷口。”
“沿著橫切面,手別發(fā)抖,用鉗子打結。”
“對對對,就是這樣,穩(wěn)住穩(wěn)住……”
古代的麻沸散雖然是全麻,但王云長的意識還在。
聽著李北玄等人的話,雙手死死地抓著床單,生無可戀。
手術結束,讓李北玄震驚的是,常喜絕對是個天才。
包扎好之后,竟然還能預留出小孔,防止尿布出去。
望著導尿孔,常喜微微有些失落:
丟手藝了,這是他從業(yè)以來最失敗的一次手術,根兒還在……
出了手術室。
杜秀娘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公子,手術成功了嗎?”
“手術很成功!”李北玄肯定地點點頭,“但最近七天,你和他就分房睡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