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風光大葬
在一個交通工具全靠走的年代,
全速行軍三百里,晝夜不眠不休,也至少需要整整三天三夜。
趙敢用命給安西城爭取到了至少三天的應敵時間。
“哥哥,好走!”
趙勇紅著眼眶,在趙敢的棺槨前摔碎陶盆。
這兩兄弟都未娶妻,膝下無兒女。
趙勇作為弟弟,依照習俗,承擔起摔盆重任。
那陶盆落地的瞬間,清脆的碎裂聲,仿佛在為趙敢奏響悲歌。
李北玄并高蔚生一行,一路扶棺,向著城外的墓地緩緩前行。
士兵們排列兩旁,神色肅穆。
道路兩旁,是城中百姓以及如今仍滯留安西的商人,設下的路祭。
香灰紙錢被狂風席卷,飛揚的黃沙迷了眾人的眼,卻未曾有人抬手擦拭。
而李北玄親手扶著棺,臉色是從未有過的嚴肅。
三天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雖然在這戰(zhàn)火紛飛、生死未卜的關頭,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戰(zhàn)前的籌備工作更是千頭萬緒,不容有絲毫懈怠。
城防的加固、兵器的修繕、糧草的調配,還有士兵們最后的戰(zhàn)前動員,樁樁件件都亟待他去定奪、去落實。
李北玄原本打算葬禮一切從簡,速戰(zhàn)速決后,便立即投身到戰(zhàn)前籌備中。
但當他轉身離去時,腦海中又浮現(xiàn)出趙敢滿身血污、氣絕身亡卻仍死死扒著馬背的畫面,以及趙敢那用生命喊出的沙啞嘶聲。
若是草率的送趙敢離去,怎對得起這份赤膽忠心?!
于是李北玄思索再三,還是決定要為趙敢舉辦一場盛大的葬禮。
以驃騎將軍之禮,厚葬這位英雄。
他要用這場葬禮,告慰趙敢的英靈,讓他走得風光。
讓全城軍民都知曉,英雄的血不會白流!
他要用這場葬禮,凝聚起全城軍民同仇敵愾之心。
讓大家明白,為了守護家園、守護彼此,每一個犧牲都無比壯烈,都值得銘記!
他更要用這場葬禮,向那虎視眈眈的西域三國聯(lián)軍示威,即便面臨強敵,安西軍民也有不屈的脊梁,有捍衛(wèi)尊嚴的決心!
李北玄傳令后,不出兩個時辰。
全軍縞素。
城中百姓,自發(fā)地在道路兩旁設下路祭。
一碗碗清水、一個個饃饃,都是他們最質樸的敬意。
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
就連高蔚生也被人從知府衙拖了出來,和李北玄一同親自扶棺,一步步穩(wěn)穩(wěn)前行。
而那些滯留的商人,也被這悲壯的氣氛所感染。
紛紛解囊,捐出財物,或是提供喪葬所需的物資。
他們雖逐利而來,但此刻也為這份忠義動容。
送葬的隊伍愈發(fā)壯大。
士兵們邁著沉重卻堅定的步伐,百姓們跟在后面,或低聲啜泣,或默默祈禱。
行至墓地,墓穴早已挖好,周圍的士兵開始緩緩將棺槨下葬。
李北玄上前,將手中的一把黃土撒入墓穴,口中喃喃:“趙敢兄弟,你安息吧,這一城軍民,必以你為楷模,定不教外敵踐踏我安西寸土。”
語畢,周圍的士兵們齊聲高呼:“必不教外敵踐踏我安西寸土!”
呼聲在曠野中回蕩,聲震四野。
似是要沖破這漫天黃沙,直抵遠方敵軍營地。
百姓們也跟著呼喊,聲音飽含悲憤與決絕。
“必不教外敵踐踏我安西寸土!”
“必不教外敵踐踏我安西寸土!”
……
葬禮結束,李北玄帶著眾人回城。
高蔚生帶著魚符而來,那是掌管安西一千五百兵馬的調兵憑證。
未等李北玄開口,高蔚生便乖乖將魚符交到了李北玄手中。
高蔚生是個很能審時度勢的人,雖然不情愿將這調兵魚符交出,對李北玄更是有諸多怨恨。
但眼前局勢,容不得他有半分違抗。
西域三國聯(lián)軍大兵壓境,安西城危如累卵。
真要較起真來,李北玄若以抗敵大局為由拿他是問,以李北玄那脾氣,當場斬了他都有可能。
況且,在剛剛那場震撼全城的葬禮上,高蔚生也親眼目睹了,軍民們同仇敵愾的氣勢。
若此時還與李北玄對著干,必然成為眾矢之的。
軍民百姓,也得活生生手撕了他。
所以高蔚生連想都沒有想,葬禮一結束,便把魚符拱手交到了李北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