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燕州軍情
鐵云關外,一片狼藉。韃靼人的攻城留下了滿地的尸體,血污浸染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氣息。殘劍斷刀散落各處,仿佛在訴說著戰斗的慘烈。壞了的攻城器械也隨處可見,有的還在燃燒,冒出滾滾濃煙。
又打了一天一夜,此刻雙方暫時休戰。戰場上,韃靼人在收殮自己的族人的尸體,他們知道引發疫病的兇險。他們的臉上充滿了疲憊和悲傷。
而守城的士兵們則在警惕地注視著敵人的一舉一動,防止他們再次發動攻擊。
在城墻上,楊忠進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擔憂。他知道,這場戰斗還沒有結束,韃靼人一定會再次發動攻擊。他必須做好準備,保衛自己的家園和人民。
鐵云關已經奮戰了四天,原有的三十萬守軍,剩八萬不到。
在這四天里,鐵云關的守軍們經歷了無數次的戰斗,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已經疲憊不堪。然而,他們仍然堅守在城墻上,用自己的生命保衛著這座城市。
城墻上,士兵們的尸體堆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大地。不斷有民夫在城樓臺階上往下運送尸體,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讓人感到窒息。
在這四天里,守軍們也嘗試了主動偷襲,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他們的兵力越來越少,而敵人的兵力卻越來越多,不知道韃靼人提出了什么條件,更往北的大月國派了五十萬步兵加入了攻打鐵云關的戰役。
在這四天里,守軍們也得到了一些好消息。他們得知,援軍已經在路上了,只要他們能夠堅持到援軍到來,就有希望守住這座城市。
在這四天里,守軍們也得到了一些壞消息。他們得知,敵人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正在加強對鐵云關的包圍。而且,北面的萬勝關,被大月人攻破了。他們知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了。
燕州刺史原本派了四十萬燕州軍來支援鐵云關,但大月國突然參戰,不僅派了五十萬步兵協助鐵云關外的還剩一百萬余的韃靼人,還派了六十萬精兵攻打與燕州正北與大月國接壤的萬勝關。
大月國與大懿一向交好,未曾有過摩擦,甚至每年還會派使臣向大懿上貢,所以萬勝關只有五萬常駐兵馬。在大月國偷襲的第一天便淪陷了。
所以刺史的四十萬大軍必須前往萬勝關后的句雄關設防,與句雄關五萬駐軍一同撐到大懿其他的援軍到達,到時再尋找機會,返攻萬勝關。否則句雄關一旦陷落,不僅鐵云關腹背受敵,燕州也危矣。
整個燕州突然進入了狼煙四起的狀況。局面變得十分危急。
太子率領著京都本部的精銳人馬,如疾風驟雨般一路疾馳前行。在這漫長而緊張的路途之中,先行整軍的豫州其他部的羽林軍也源源不斷地融入進來。
自離開京都后的第五日清晨,這支規模龐大、氣勢磅礴的五十萬羽林軍終于浩浩蕩蕩地踏入了燕州的地界。
當他們甫一進入燕州,還未來得及喘口氣,太子和齊王便獲知了燕州如今混亂不堪的局勢,更令人震驚的是,至關重要的萬勝關竟然已然淪陷敵手!然而,大月國似乎對于鐵云關的戰局持觀望態度,并不敢輕易派遣已占領萬勝關的軍隊貿然孤軍深入。如此一來,雙方一時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峙局面——大月國的軍隊與據守句雄關的燕州軍遠遠相對,彼此僵持不下。
面對如此復雜嚴峻的形勢,太子、齊王以及燕州刺史經過一番緊急商議后,迅速達成共識:當務之急乃是解除鐵云關所面臨的危機。
于是,五十萬羽林軍在燕州的首府稍作停留,利用短短半日時間進行休整。士兵們抓緊時間補充體力、整理裝備,養精蓄銳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激烈戰斗。
短暫的休整過后,羽林軍再度踏上征程。他們馬不停蹄地繼續一路急行,終于在當日卯時抵達了鐵云關。
就在這時,耳畔傳來了韃靼人震耳欲聾、響徹云霄的攻城吶喊聲。只見那黑壓壓一片的敵軍正瘋狂地向城池發起猛攻,戰況異常慘烈。太子毫不遲疑地下達命令,五十萬羽林軍如洶涌澎湃的洪流一般,瞬間涌入了鐵云關,并毫不猶豫地立即投身于這片血與火交織的戰場……
羽林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般涌入鐵云關,揚起漫天塵土。楊忠進率先在羽林軍進城后,馬不停蹄地直奔太子所在之處。見到太子時,他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啟稟太子殿下,末將前來匯報戰況及敵軍情形!”
太子微微頷首,示意楊忠進起身回話。楊忠進站直身子,面色凝重地說道:“此次戰役我方損失慘重,戰死者眾多。而那韃靼人來勢洶洶,攻勢猛烈,他們的攻勢猶如疾風驟雨一般,而且大月人也參雜其中,兵馬眾多,每次攻城人數都超三十萬之眾,從五個城門方向同時進攻,根本分不清他們的主攻方向,讓我軍難以招架。”
太子眉頭緊蹙,思索片刻后立即下達命令:“傳本太子令,羽林軍即刻劃分成五部,輪流堅守城池。務必抵擋住韃靼人的進攻,不得有絲毫懈怠!此外,邊戰邊將那些已無完整編制的燕州軍換下城頭,待今日過后重新整編。”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緊接著,太子轉頭看向身旁的一名將領,繼續吩咐道:“速派你所帶來的工匠,讓士兵們全力協助他們前往修補翁城內門。”
要知道,大懿國所有的關口城門皆是采用翁城設計,設有內外兩門。一旦外門被破,便可依靠翁城的城垛圍攻攻入翁城中的敵人,形成關門打狗之態勢。
眾將士齊聲領命,旋即迅速行動起來。一時間,鐵云關中喊殺聲、號令聲此起彼伏,緊張的氣氛彌漫開來。
齊王雖已步入暮年,不再擁有年輕時那般英勇無畏的身姿和力量,但他那飽經風霜的面容下,依然透露出一股堅毅與果敢。畢竟,他曾經歷無數次戰火紛飛、生死搏殺的歲月,對于戰爭,他從未心生畏懼。
此時此刻,太子正在城中緊張地調兵遣將,以應對城外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的韃靼軍隊。而齊王則身著一襲厚重的戎裝,全然不顧身旁親兵們的苦苦阻攔,毅然決然地登上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