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先禮后兵
劉備一行徹底脫險,進入徐州境內后,并未馬上趕回下邳。反在霍驍力主之下,先趕往小沛城外的劉備軍大營,與軍師徐庶匯合。
此時,關羽,陳登二人率三萬大軍,屯兵淮南鐘離,防備袁術反攻。劉備許都之行前,也安排張飛,徐庶二人統兵兩萬,在小沛二十里外修建大營,圍困小沛,以防呂布再起事端。
如今許都一行,劉備勢力“收獲頗豐”!劉備正式獲得漢室宗親身份,更被獻帝認為皇叔,昭告天下!可以說,匡扶漢室的大義名分,已牢牢握在“劉皇叔”手中。
此外,劉備與朝中車騎將軍,國舅董承等人,建立了內外盟友關系。這些自詡忠臣之人,雖然動機成疑,但鏟除曹操,確是共識。
更何況劉備手中,還有一件“秘密武器”,獻帝衣帶密詔!此詔書,乃獻帝親手所書,若在關鍵時刻拿出,便可聯合各方勢力,尤其是劉璋,劉表等漢室宗親諸侯,共討國賊曹操!
小沛城外,劉備軍大營中。
軍師徐庶,正在向主公劉備請罪:
“庶見識淺薄!本以為許都一行,乃天子腳下,主公又有漢室宗親身份,那曹操輕易不敢下手,暗害主公。未料到其竟派伏兵,假冒流寇,意圖襲殺主公!此人詭計多端,心狠手辣。庶未作萬全之策應對,使主公幾陷于險境,請主公降罪責罰!”
徐庶畢竟年輕氣盛,自以為智計過人。獻策主公,以許都之行主動破局。他卻未曾重視,那曹操麾下謀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皆是驚才絕艷之輩。就是曹操本人,也是智謀深遠,狡詐異常。知己而不知彼,如何不落入敵方算計?
劉備見徐庶神色懊悔,頗受打擊。知其剛剛出仕,難免心高氣傲,受此挫折,若不將其點醒,恐成其心病。
一念及此,劉備坦然笑道:
“元直此謀,確是破局良策。只是天下智謀之士,數不勝數。以元直一人之力,又豈能算盡天下之事?此行劉備漢室宗親身份得以正名,又面見陛下,被認為皇叔,暫慰平生所愿!更得天子下詔,命曹操與我同討袁術,如此解我軍淮南孤立無援之局,此皆元直之謀,何談降罪責罰?”
霍驍心中暗道,許都一行,主公劉備已不告而別,直接逃回徐州,依舊還被曹操算計,派人冒充流寇,提前布下伏兵!若不是徐庶火速派張三爺前來,自己包括主公,恐怕當真要飲恨此行!
“元直軍師,不必懊惱。豈不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行霍驍也未曾料到,竟會如此兇險。那曹操乃亂世奸雄,與主公水火不容,不擇手段暗害主公,亦是必然結果。好在主公吉人自有天相,已平安返回。如今局勢混亂,大戰將起,軍師豈可沉溺此事,妄自菲薄!”
霍驍對徐庶人品才能,還是深信不疑的,就算是臥龍孔明,還有失算之時。徐庶如今不過欠缺經驗,有此教訓,想必其再不會對曹操一方輕敵!
徐庶聽劉備,霍驍所言,沉吟片刻,正色道:
“謝主公寬宏大度!謝仲平將軍出言警醒!”
徐庶心結得解,已恢復了昔日運籌帷幄之態。于是就在大營之中,劉備君臣正式商量起,如何應對小沛呂布之事。
“那呂布小人,背信棄義,欲趁人之危,奪我徐州。大哥不必憂心,此間兩萬兵馬,破小沛足矣!待我率軍出擊,取其首級,獻于大哥麾下!”
呂布勾結曹豹,許耽,意圖偷襲徐州,張飛若無霍驍相助,必定丟失大哥徐州基業。曹豹,許耽已死,張飛依舊深恨呂布。
劉備許都之行月余間,張飛與徐庶率軍與呂布對峙,雙方雖尚未交戰,但張飛已多次試圖出戰,皆被徐庶以“主公在外,不宜擅起戰端”為名,將其勸住。如今其見大哥回來,自然再也按耐不住,要與那呂布決一死戰!
“主公,翼德將軍。我曾在呂布軍中,知其麾下戰力強悍,張文遠,高伯平,俱是天下名將,陳公臺亦是身負智計,謀略深遠。據燭龍秘諜情報,小沛城中,當有五千并州鐵騎,與萬余步軍!我軍雖有兩萬兵馬在此,若強攻小沛,恐怕此戰勝負難料!”
霍驍不假思索道。
“仲平,你小子,怎么總是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都說那呂布小人天下無雙,我張翼德偏偏不服!上次虎牢關一戰,未能廝殺盡興,正要再與其一決生死!”
張飛對霍驍智勇,雖也頗為認可,但總覺得這小子畏手畏腳,凡事皆要思慮再三,才肯出手!
霍驍心中暗自苦笑,張三爺......還是莽啊!凡事要能單挑解決,那就不用行軍布陣了。
況且就算真單打獨斗,張三爺恐怕還真不是呂大溫侯對手......畢竟虎牢關......
他正要再勸張三爺,不要意氣用事,主公劉備已出言訓斥:
“翼德,不得造次!那呂奉先雖私德有虧,卻英勇無敵,不可輕視!你若貿然出戰,豈非陷我軍于險地。仲平久在呂布軍中,又安排燭龍秘諜悉心查探,必知其虛實。仲平,你可是已有良策?”
小主,
張飛被大哥訓斥,不敢違逆,只得閉口不言。
“是!我有個思量,請主公與元直軍師參詳!主公已得皇叔之名,取得匡扶漢室大義。呂布曾誅殺國賊董卓,官拜平東將軍,受封溫侯,深得陛下恩典。如今其先敗于曹操,又謀奪我徐州不成。走投無路之下,才與那僭越之徒袁術茍合!若主公以朝廷名義,說動呂布背棄袁術,共扶漢室,日后國賊曹操,更是我呂劉兩家共同大敵!我欲先禮后兵,親往游說,請主公應允!”
霍驍意思很簡單,便是以匡扶漢室的大義名分壓人!
呂布隨王允誅殺董卓,雖也是從現實利益出發,但這畢竟是他一生的“政治資本”。
如今其雖見利忘義,與那袁術攪在一起,只要有人能“點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