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情真意切(上)
“這是......”
胡纓好奇地自匣中取出那部《詩經》打開,只見紙頁是淺淺的淡黃色,其上文字工整,皆以隸書抄錄。
翻閱間只覺紙頁沙沙,墨香清正,讓人心曠神怡。
“這兩部書籍用紙,不同于尋常粗陋紙張,而是以左伯紙裝訂成冊,再由校書局專人抄錄,特獻與賢伉儷!”
霍驍微笑施禮道。
他知胡纓出身胡氏書香門第,其自身亦有才女之名,尤其對《詩經》古籍愛不釋手。而關二爺嗜好《左傳》,時常挑燈夜讀,亦是同僚好友們人盡皆知。
作為后世之人的霍驍,來到這個時代已有不少時日,但每當他看到諸葛亮,龐統等人動輒十余斤,數十斤的竹木簡牘“書籍”,還是讓他大搖其頭。
關二爺燈下讀《左傳》,自有一番英武豪邁之氣,但胡纓這等嬌弱才女,手捧十余斤的《詩經》苦讀,還是讓霍驍覺得有些......大煞風景!
而當世紙張,基本沿用的還是近百年前蔡倫發明的“蔡倫紙”!
這個漢末時空,“簡,帛,紙”三者并存,名士文人書籍大多為竹木簡牘所制,天子亦或是朝廷官員的重要文書,則多以絹帛寫就,輕便但價值相對低賤的紙張,反倒多為民間商賈用于文書草擬,臨時記賬等特定用途。
在霍驍這等“穿越者”看來,以樹皮,麻頭,破布等物制作的蔡倫紙雖造價低廉,但也粗陋不堪,難以書寫保存,要說這紙質書籍,在當世基本還是稀罕物。
近年青州東萊人左伯改進蔡倫造紙術,采用麻料與桑皮混合制漿,通過多重工序去除紙漿雜質,最終制成厚薄均勻,質地細密的“左伯紙”,小范圍傳播于青徐二州。
(注:歷史上曹操曾將左伯紙與張芝筆,韋誕墨并列,作為文房賞賜品,《博物志》載 “曹公令工于造紙者,故天下咸稱善”~)
這左伯紙足以用于文墨書寫,甚至制成紙質書籍,大半年前,霍驍偶然從負責徐州民政與糜家商會的好友糜竺處得知此事,當即如獲至寶,委托糜竺指派匠人進一步改良左伯造紙術。
糜竺麾下能工巧匠眾多,徐州北部又盛產桑麻等制紙原料,在糜家商會以資金大力支持下,徐州匠人不斷降低左伯紙成本,提高品質,又創新性地加入黃柏汁染紙,兼具防蟲,防霉功能。
霍驍這兩本《詩經》《左傳》正是托糜竺從徐州捎來精制黃柏紙,又請淮南校書局抄錄文字,裝訂成書,再由愛妻雪筠自壽春帶來,作為今日二爺大婚賀禮。
“仲平有心了!這《詩經》《左傳》為賀,甚合我意!”
關羽見新婚妻子胡纓,對那本《詩經》愛不釋手,也對霍驍一番用心頗為贊賞。
他早如三弟張飛一般,也將霍驍視作了自家兄弟,當即撫須笑道:
“不過,即便你奉上此物,今夜恐怕還是少不得大醉一場,便是關某答應,我家三弟也不會答應,哈哈!”
霍驍接過一旁關府仆役送上的美酒,舉杯敬道:
“君侯大婚,仲平不敢藏拙,今夜舍命陪君子,不醉不歸!”
言畢,霍驍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這烈酒乃糜家商會新制,更以特定比例混入了陳年老酒,因此甘醇適口,回味悠長。
“謝仲平將軍厚禮!”
胡纓也從族兄胡質處,聽聞眼前這位霍平南,不但與夫君三兄弟相交莫逆,更深得大伯劉備器重。
當即以一雙美目看向夫君關羽,舉杯輕笑道:
“小女子與夫君也敬將軍一杯!”
“哈哈哈,好!今夜便不醉不歸!”
關羽也興致頗高,當即與胡纓一同向霍驍勸酒。
熱鬧非凡的婚宴一角,呂玲兒卻一人獨坐,一面自斟自飲,一面用略帶“哀怨”的眼神,目不轉睛地盯著遠處推杯換盞的霍驍。
呂玲兒自與父親呂布分別,那父親指派留下的親軍都尉張益,便率二十名并州狼騎親衛,整日追隨在自家大小姐身邊。
呂玲兒雖非嬌生慣養的世家小姐,但總帶著一群五大三粗的悍卒,也是多有不便。
好在一向視玲兒為自家侄女的張遼,對其頗為照拂,在自己府中辟出別院,又分出十數名使女仆役,供呂玲兒在廬江居住,那二十名并州狼騎親衛,自此也就常駐張遼府中。
張益本就是并州狼騎一員,對老上司張遼頗為敬服,自是不敢多言。
況且溫侯臨行前,也向張遼,高順等身處廬江訓練新軍的舊部打過招呼,請他們代為照顧愛女玲兒。
張遼與霍驍出生入死,情同兄弟,卻也對舊主呂布頗有情義。
這一年多來,呂玲兒屢次相助霍驍,甚至在北上遼東營救趙云,田豫時,助其陣斬鮮卑大人彌加,因功被主公授予騎都尉之職。
不但袁雪筠,糜甘二夫人等與呂玲兒相熟的女眷,便是與霍驍親厚的張遼,高順等呂家舊部,甚至精于相人的主公劉備,皆已察覺呂玲兒對霍驍愛慕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不過......霍驍畢竟業已婚配,其妻袁雪筠乃袁紹庶出之女,這在劉備軍高層中,幾乎已是公開的秘密!
張遼從溫侯語氣中,也聽出其不愿愛女玲兒,以妾室身份嫁與霍驍。
張遼好歹是長輩身份,只將玲兒任命為驍騎軍騎術,箭術教官,對其余之事......倒也不好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