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詩詞四境
縣衙院中,王氏扶著傅黎雪,跟在傅正平身后往外走。
王氏好幾次想開口,卻又咽了回去,直到三人走出衙門終于是忍不住低聲問道:“雪兒,那段文斌真是你殺的?可那小乞丐怎么會……”
她知曉內情,可林畫能在問心鏡下承認是他殺的人,這讓王氏不由懷疑,是不是女兒搞錯了?
傅黎雪頓住腳步,她俏臉蒼白,搖搖頭沒說什么。
看著往日里喜笑顏開的女兒這副模樣,傅正平和王氏對視一眼,心里都不是滋味。
傅正平沖王氏搖搖頭示意她不要再提。
“好了,別說這些了,回家吧!”
……
隨著聽審百姓們的離去,慶元縣猶如炸開了鍋一般,群情激昂,處處在討論今日衙門公審之事。
云來酒樓,一跑堂小廝面色狂熱站在大堂中央的桌子上高聲說著,周圍的食客齊齊注視著他。
“話說那小乞丐當真是了得啊!此番問審,在段縣丞的提議下,可是有問心鏡降臨!你們可知道那問心鏡為何物?”小廝說著話,反問了眾人一句。
“嗤,這有什么不知道的,問心鏡乃是我晉國儒道圣器。可以幫助官府審查案情,威能莫測!”客人中有懂行的開口道。
“但據說問心鏡下往往令人癡傻,這段縣丞想必沒安好心吧?”有人揣測。
小廝呵呵笑了兩聲,繼續道:“這就不知了,但小乞丐對此絲毫不懼,他大喊一聲,放馬過來!崔縣令立時召喚問心鏡降臨,一時間是雷聲滾滾,風聲呼嘯啊!這空中突然出現一面古鏡,光芒萬丈。”
“問心鏡一出,問心光柱照在小乞丐身上,讓他無法說謊。崔縣令先問這人是否是他所殺,小乞丐直言,他并未殺人!”
“嗯?人不是他殺的?問心鏡下還敢撒謊?”
“嘿嘿,非也,小乞丐說,他殺的乃是一畜生,算不得人。”
“哈哈哈!”一眾食客哄堂大笑。
也有外鄉人聽到這不由皺眉:“這人都死了,還要罵人為畜生,是否有些過了?”
但很快便被旁人告知內情,不由面紅耳赤,勃然大怒道:“罵得好,這種人連畜生都不如!”
“嘿嘿,不錯,這第一問答完,崔縣令問小乞丐為何殺人?小乞丐講明,乃是段文斌意圖強暴傅小姐,他救人心切才失手殺人。隨后崔縣令又問小乞丐殺人是否愧疚,依照律法,要他抵命是否怨恨?你們猜,小乞丐怎么說?”
“趕緊說,你這小廝,再賣關子,信不信老子抽你!”一壯漢甕聲甕氣喝罵道。
小廝臉上一囧,他見說書先生時常這般說話,也沒被人威脅過啊?
“好叫諸位知曉,那小乞丐說,他并無愧疚,可他心中有恨,卻只恨自己太弱小,恨自己殺這些畜生殺得不夠多,殺得不夠狠。有朝一日他若成為強者,必將除暴安良,為民請命!”
“嘶,小小乞丐,竟有如此志向?”有人驚訝道。
“那是,小乞丐最后還念了一首詩呢,被問心鏡傳到方圓百里,想必大家都聽到了吧?”
“原來如此,那竟是小乞丐所念的詩,我說青天白日,怎么突然那么大動靜,嚇我一大跳!”
林畫那首《劍客》,整個慶元縣都聽到聲音,許多百姓不明所以,而此刻從小廝口中得知乃是林畫所創,瞬間感到驚奇。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嘶,我怎么感覺這詩讀完,我身上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有人回憶著念完整首詩,頓時感覺身上一股燥熱。
“瞧你那沒讀過書的樣子,這叫共鳴!而且此詩引發浩然正氣異象,乃是真正的詩詞第四境啊!嘖嘖,想不到這小乞丐竟有如此文采!不得了,不得了啊!”一道白袍身影舉杯飲酒,言辭間滿是對林畫的贊賞。
“詩詞第四境?不知是何意?”旁人不解。
“呵呵,這晉國慶元縣雖無好酒卻有好詩,今日倒也高興,便與諸位說道說道。”
那人白衣飄飄,不染纖塵,面容俊朗神異,一頭黑發隨意束在身后,灑脫自然。
這人開口便說慶元縣無好酒,但他的氣質卻不會讓人覺得他狂傲,反而讓人產生一種或許就是這酒配不上此人的感覺。
白衣青年放下手中酒杯,目光神奕,朗聲道:“這讀書人作詩,共有四層境界。明理,達意,共鳴,天地感應!第一境明理是對詩詞最基本的要求,須得對仗工整明確某種事理。第二境達意,詩詞乃是內心某種情緒的表達,這達意境便要求詩詞能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意念。”
“這明理和達意都只是普通詩詞,唯有到了第三境,詩詞能引發旁人情感共鳴才能稱得上是一首好詩!至于第四境,天地感應。乃是詩詞順應天理,天地交感,有天地異象降臨。這異象又分很多種類和等級,不同詩詞不一而足,但只要能引發異象降臨,足以說明詩詞之超絕,詩人之大才!”
“原來如此,受教了受教了!”大堂內不少人沖青年拱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白衣青年淡然一笑,在木桌子上留下兩粒碎銀,提起一旁長劍便離去。
……
慶元縣各處議論紛紛,而此時的晉國京城同樣不平靜。
崔明將此案種種盡數上報刑部,案情很快便傳到刑部主管傳訊的主事劉遠手中。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