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員的心思你別猜
陸天明本就沒準備好動手,李騰芳這么一說,他干脆收聲了。
韓爌詫異看一眼李騰芳,“子實,你這是什么話,老夫不需要你求人?!?br />
李騰芳三言兩語也說不清,陸天明向外大吼一聲上菜,一起來的李開夏馬上叫廂房等候的四名婢女過來上了一桌菜。
起身給兩人倒?jié)M酒,陸天明主動舉杯,“韓大人請,晚輩喜歡您這樣干脆實在的人,像李前輩這種脾氣太啰嗦了。”
韓爌哈哈一笑,拿起酒杯下肚,“天明代表國公而來,老夫當然不能把你當一個小后生。”
“不,您太客氣了,公爺才不會管晚輩,山西這地界,歷代兵家必爭,那就不能用簡單的敵友關系,權爭思維來做事。”
兩人疑惑看他一眼,李騰芳突然起身到韓爌身邊落座,“天明,你這腦袋變來變去,可不是一個做大事的人?!?br />
“是嗎?不是您說的,要做實務嗎?”
“老夫是說過,但不是讓你驅使別人,何況你還要驅使一個省,過于狂妄了,飯要一口一口…”
“停!”陸天明伸手制止他,“好了,您的道理晚輩聽過了,不需要闡述,晚輩想請教韓大人一個問題,您不要插嘴?!?br />
韓爌伸手虛請一下,“說來聽聽。”
“崇禎二年十月,奴酋自古北口入關劫掠,京師戒嚴之時,陛下多次詢問您方略大計,當時您是首輔,均以遷都來回答。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永祚駁斥您,國家根本、陵寢宗廟不可丟。陛下此后開始有輕視士大夫的心態(tài),添設太監(jiān)監(jiān)察軍務。
晚輩想問您當時為何這么說?是您自己的意思,還是為別人而答,請您用是或否來回答,可以嗎?”
韓爌盯著他眼珠五息左右后點點頭,“老夫自己的主張。”
“為什么呢?”
“道理天下皆知?!?br />
“也就是英國公的道理了?節(jié)省稅賦…”
“不是!”韓爌立刻否認,“節(jié)省稅賦只是其一,老夫并不贊成勛貴外鎮(zhèn)。好了,老夫懂你什么意思,其實說遷都并非為了真的遷都,而是老夫想致仕,要回家,要辭官,說清楚了嗎?”
“幌子?”
“沒錯,是個幌子。遷都根本不可能獲得共識,天啟元年廣寧潰敗的時候,朝廷就有人建議遷都,但東林剛剛眾正盈朝,怎么可能給自己挖坑。
遷都最好的時機,乃天啟三年,孫承宗外鎮(zhèn)穩(wěn)定遼西,東林依舊眾正盈朝,若大伙再提遷都,一定可以成功,可惜陛下放出了魏忠賢,開啟血淋淋的黨爭,誰還顧得上國家大事。
天啟六年再提遷都,那就不是黨爭了,是赤裸裸的刺殺,南臣沒有遷都成功,北臣更是做夢,以后也沒戲,誰掌權、誰想遷都,誰想上位、誰就反對遷都?!?br />
啪~
陸天明雙手一拍,“非常好,晚輩再請教一個問題,讓流賊進入中原,您有什么好處呢?”
韓爌眼皮一跳,有點惱火,“原來你在惡意猜測老夫的立場,因為流賊不能進入陜西,那里與山西一樣全是山。
汾河河谷非常好,便于大軍行動,可以把流賊擠壓到太岳山與太行山之間的晉東南地區(qū),而那里又養(yǎng)活不了他們。
我們只要緊守河谷,流賊必然會進入中原,這時候再剿匪就容易很多了,六千騎兵能殺絕他們二十萬人。”
陸天明笑著摸摸嘴角,“晚輩應該信您的話嗎?”
“此乃真心話,老夫可能會在別的事上騙你,剿匪絕對不會。”
“韓大人,假設流賊進入中原是一個陰謀,您能用自己的閱歷替晚輩解釋一下,是何人布局,能獲得什么好處嗎?”
韓爌捋捋胡須,稍微思索片刻,反問道,“天明應該知道,如今南北都受不了朝中大員沒完沒了的撕扯吧?”
“明白當然明白,可他們也無法讓權爭停下來,畢竟中樞的情形由天下大勢而定,再加上官員認定官場生涯短,爭先恐后撈好處,人性并非由人控制?!?br />
“你說的有理,爭權就是爭利,讓流賊進入中原,南北都有好處,他們可以讓陛下遷都了。
在老夫看來,北方只要北直隸和山東不丟,河南、陜西,甚至湖廣、四川丟掉也無所謂。
雖然中原號稱天下糧倉,但藩王土地實在太多太多了,這些地方加起來不過是大明二成稅賦,消耗的治理成本卻是一半。
北方田產比江南兼并更嚴重,亂一亂還有好處,把藩王、士紳的田產打亂重新歸治,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效果更好。”
陸天明輕笑一聲,不置可否,“聽您這意思,剿匪很簡單?”
“本來就不復雜,陛下好面子而已,兩京五十萬京營,如今北面還有八萬人,南邊同樣有八萬人,出動一方足夠解決?!?br />
“怎么成了陛下的問題?陛下想調撥京營,奈何沒有餉銀?!?br />
“哈哈,你這是小孩子的看法,遼西可以分田養(yǎng)軍,剿匪為什么不可以,還是陛下不愿意讓勛貴真正動手罷了?!?br />
“那可否理解為,有人在謀劃重掌兵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老夫剛才說過了,南北都有好處,就算不是他們設局,至少他們樂見其成。但老夫是山西人,當然不愿看到流賊把山西攪亂?!?br />
這答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