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自我放逐的上位,才是好上位
二月初八開始。
雪片一樣的奏折入京,那些致仕或有功名的人也全有。
溫體仁轉到宣府,陸天明懶得搭理,執行既定國策最重要,其他一切靠邊站。
聽聞秦良玉奔襲塞外,黃臺吉見識火器威力,也不可能殺出來。
陸天明立刻下令宣大圍剿戰結束,撤掉戰區大營,其余三萬步卒回到京畿駐守,曹文詔繼續總領宣大軍務,杜文煥負責追擊,其余事你們自己與秦良玉商量著辦吧。
地域不限,時間不限,戰勝為止。
這命令一下,將官們就舒服了。
陸天明又把自己摘了出去。
大明‘境外’的戰事,堅決不能讓中樞大員來主導,更不能由上位自己來主導。
‘皇帝’總想摟兵權是個壞毛病,必須改正。
不能先給將官套韁繩,最后又要求勝利。
兵權是個復雜的系統,但凡兵權旁落,一定是政治原因為先。
士兵服役,分田免稅,得靠家鄉的官府,領餉銀由商號賬房統一發,服役中有不屬于將官領導的監督官、軍法官,退役做護衛或當治安兵,還得官府。
目前的架構,沒人能從陸天明手里偷走兵權,反而是商號應該盡快融入戶部財政,把士兵從商號里拖出來。
二月初九,火器兵入山,開始穩步追擊。
土木堡被轟平之后,黃臺吉和多爾袞立馬懂了,宣大是陸天明的逆鱗,這里的本土兵力太多,軍事防御沒什么漏洞,無法玩心眼,開始讓虜兵北撤,威脅薊鎮和漠南。
陸天明則帶夫人回京,他把自己‘閑置’了。
京城已經炸了兩天,官場大罵流賊趁人之危,發誓撕爛高迎祥。
曲阜被破,在國戰當頭的背景之下,并沒有想象中的動蕩。
沒人彈劾陸天明,更沒人罵皇帝。
至于南邊的奏折,還早著呢,過幾天風聲一過,沒人聽他們炒冷飯。
大軍震懾力十足,曲阜好像不重要了。
衍圣公呢?
大伙默契沒人提,你他娘的給人修降表,惡心人,那就讓高迎祥保護你吧。
高迎祥做了件大善事,無意間替朝廷‘削藩’了。
朝廷養不起曲阜,誰愿養誰去救。
當然,這是官場的想法,民間士子肯定會嚷嚷,且會持續很久,但他們沒有力量,時間會搞定一切。
二月初十,內閣和六部第一次上交改革條陳,瞬間吸引了官場的目光。
罵歸罵,說歸說,權力不能丟。
仁智殿,陸天明公桌上放著衙門改革厚厚的條陳。
這得看好幾天。
眾人安靜等他安排,陸天明卻擺擺手,淡淡說道,
“散了吧,陸某相信諸位的能力,等我看過之后再商量,新官入朝,趕快熟悉衙門事務,地方官到衙后馬上推行分田。不用管遙遠的地方,管理好聽話的地盤就可以。”
“下官告退!”
別人都走了,包括剛入京的馮銓和于時煌,孔貞運和溫體仁卻留了下來。
溫體仁微微擺手,示意孔貞運先說。
老頭站到公桌前,千言萬語縮成一句話,“大將軍,下官姓孔,天下皆儒學門徒。”
陸天明瞥了他一眼,“然后呢?”
孔貞運瞬間呆立,過一會,又鄭重躬身,
“大將軍一心為公,下官居下而如飲甘怡,國戰大捷,消滅三萬東虜,摧毀十萬騎軍,您卻沒有大肆宣揚,也許您覺得終戰未到,天下良心卻已折服。
放縱武勛,武事自決,如此大將軍更加威權,朝臣更懼,但…不在圣位而行圣道,終歸有人戚戚。
下官入京之前,躊躇不定,路過高陽,與帝師孫閣老一談,閣老與下官一樣的想法,為國為民,愿奉大將軍。
但人終有道,孤臣可遠,絕無折節,大將軍恕罪!”
孔貞運懷著以命死諫的心思,躬身不起。
陸天明卻哈哈一笑,“登高非我所愿,但我也不會逆天下良心,改革天下方為我輩事業。孔大人以后掌都察院,考慮如何監督廉政即可,忙你的去吧,別的事不該你操心。”
陸天明給了一個簡單的回復,這就夠了。
孔貞運下跪大吼,“大將軍正氣傍身,天下安居樂業、海清河晏指日可待,下官告退!”
老頭退走之后,溫體仁才躬身,“上位大捷而不宣,藏威于胸,將官自決于外,內政托付于衙,古往今來,從未有如此圣君出現,官場欣喜之余,又擔心是短暫行為,贊嘆中難免出現猶豫,上位恕罪。”
陸天明捋捋頭發,長出一口氣,“你是說他們更畏懼我了?”
“的確是這樣,人人期待圣君臨朝,但真的完全掌府衙,反而人人不習慣,歷史沒有這樣的圣君。
上位只掌人心,而推卻人事,正義照耀世間,煌煌大道在前,魑魅魍魎消散,盛世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