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招討大將軍鄭芝龍
十行均有大族豪商參股,兩庫的負責人分商、賬、衛三人,也就是朝廷軍政法三司的變種,直屬鄭芝龍親身領導。
這架構完全是一個海匪想出來的呀,比紅毛鬼的東印度公司更團結,更具‘攻擊力’,沒有陸天明太行商號那么分工明確,但也保證了絕對的領導。
開天辟地,空前絕后,能不讓人佩服嗎?
鄭芝龍在海上的名號不是總兵官,更不是‘大頭領’,他有一個大明內外、海陸共同的稱號:招討大將軍。
所以倭國、歐羅巴才稱呼他為明帥。
雖然不是朝廷的封號,招討大將軍可比總兵官名號響亮多了。
作為聰明人,鄭芝龍有明確的底線:尊重并維護大明主權,不惹事,更不會分裂獨立。
但又帶來另一個問題,他是個官迷,明知自己走了‘將門’一途,時刻想著當督撫一類的官,總想牧政一方。
夷州就是他夢想當督撫的一個實驗,陸天明不能笑話,反而該贊嘆。
鄭芝龍永不會突破皇天后土、天子君王的思維穹頂,他對鄭家的極限理想,就是為中原政權牧守海洋。
但他的身份和勢力,極難獲得中樞朝廷的信任,更別想獲得天子的信任,就算你匍匐也不行,這就是他以后成為悲劇的根本原因。
有了地盤,有了錢糧,有了屬下,鄭芝龍時刻在糾結朝廷與他家的關系,為此更加努力做貴人的朋友,商路是越繁茂了,身份沒有任何改變。
小主,
士紳大族對他熱情,是出于利益關系,鄭芝龍能感受到大明貴人對他內心深處的鄙夷,他卻沒有絲毫辦法。
五年前,舅舅黃程提醒他:你只是出身泉州,你的基業在海洋,你的兒子在倭國,你頂多算半個明人。隨時可能變成禍亂的大匪,想獲得貴人徹底信任,想讓大明貴族圈把你完全當自己人,可能嗎?
鄭芝龍恍然大悟,立刻把妻兒從平戶接回泉州,五商總部放在大明境內,在老宅建府,納妾本地大族之女,并有意結交豪商之外的大儒,準備讓兒子拜門,改變出身的桎梏。
想法不錯,路子也對,之前大明貴人都叫他‘大將軍’,這是匪號,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老家建府之后,慢慢開始熱情稱呼小字一官,有了私交。
照此發展下去,鄭森肯定是‘江南圈’的人,只要大明不亡,鄭氏遲早是海防第一將門。
三年前,陸天明一句話把他夢敲碎了:大明必亡,誰都救不了,越救死的越快,不信你看著,皇帝和朝臣早晚把人全都逼反。
鄭芝龍問:怎么辦?
答:簡單啊,為何要靠別人,當我們足夠強大的時候,自然有人為我們辯經。
鄭芝龍非常確定,他再如何強大,也強大不到陸地。
作為志同道合奉行商道的兩人來說,上限完全由陸天明決定。
商號、金銀、工坊、軍械、騎軍、火器…鄭芝龍眼睜睜看著陸天明實力一年一年飆升,比外海實力恐怖多了。
鄭氏一年一年投資,終于,陸天明入京了,勝利了,成功了,總督軍政,攝政大明。
快了,再等等,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