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帶點新玩意,談個新生意
鄭芝龍的座駕是西洋船,高高的鄭氏旗號,只有他能掛。
身后帶著二百艘船,全在江戶灣外的相模灣停留。
江戶灣深一百五十里,鄭芝龍在海灣口停留了一夜,與守衛打了個招呼,休息一晚,才向江戶港而去。
并非他進不去,禮貌嘛,禮多人不怪。
中午來到港口,已經給他留出位置,岸上迎接的人還不少,但很安靜,二百多人前面站著一位帶布帽的瘦弱老頭。
大船停靠期間,鄭芝龍拿望遠鏡疑惑看一眼,我靠,林羅山為何來迎接自己。
這位可不是一般人,是兩代‘帝師’。
江戶幕府的儒學旗幟是藤原惺窩,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的老師,年輕時曾到大明求學,不過運氣不怎么樣,遇到風浪沒去成,掉頭去了朝鮮。
在朝鮮學習的倭國儒士更多,但朝鮮靠近山東,儒士到曲阜留學,更加保守。
朱子學在朝鮮是意識形態,而倭國儒學當時依附佛學屬末流。
朱子儒學強大的‘生命力’被藤原惺窩帶回倭國,發揚光大,很短的時間,程朱理學壓制佛學,德川幕府順利作為統治思想。
藤原惺窩的學生更牛,林羅山、石川丈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是倭國儒學五大天王。
他們有名有望,也有人到過大明,受幕府支持在倭國講學,與其他儒士從余姚帶回來的心學結合,主觀唯心主義更加強大,無敵的存在。
林羅山是二代三代將軍的老師,個人身份崇高到無敵。
他還是幕府的國策起草者,武家諸法度、參勤典禮等,是他親自制定,幾乎全部的制度、禮儀、法令都經過他。
江戶幕府的命令洋洋灑灑,有理有據,成為歷史文獻,就是從他開始。
此人沒有官職,只有一個導師身份,恰恰因為如此,更加尊貴,倭國大名對他的恐懼甚過德川家光。
鄭芝龍踩踏板快速到棧橋,跑步到林羅山身邊躬身,“何德何能,林先生折煞晚輩?!?br />
儒學嘛,自然會講大明官話,雖然經閩浙海商和朝鮮過渡后有點變味,但儒士以講漢話寫漢字為榮,交流沒問題。
林羅山熱情拉著鄭芝龍的手,“一官吶,你來遲了,這個月幕府收到很多大明的消息,天國混亂,百萬大軍殘殺不止,將軍憂心波及藩國,但猜你會到,我們等很久了,快說說,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東北的山賊怎么能威脅到天國?”
鄭芝龍撓撓頭,冬春季節東海海貿不停,閩浙海商肯定會瞎咧咧,這又無法禁止,陸天明也不在乎。
南邊看北邊本就稀里糊涂,再傳到倭國,還不知成啥了。
鄭芝龍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干脆問道,“林先生聽了什么消息?”
“咱們邊走邊說,將軍也很焦急,海貿天天能做,幕府剛剛安定大名,不能生出混亂。”
果然,流賊的消息和孔氏覆滅都傳過來了。
圣道隕落,百萬大軍廝殺,這在倭國聽起來似天地大災。
但還不至于慌張,讓他們焦急的是陸天明,聽聞忠勇侯縱橫無敵,乃天賦魔將,動不動屠殺十萬人泄憤。
‘魔將’正在鎮壓叛亂,‘山賊’二十萬進攻京畿,魔將扭頭把山賊坑殺,血海無邊,人間顫抖。
魔將因此震主,與皇帝權爭,自封攝政,廢圣道,改科舉,一副窮兵黷武樣子,數十萬魔兵即將殺戮衣冠之地。
這等人江南若無法抵抗,遲早會波及藩國。
鄭芝龍聽得直撇嘴,咋變成話本了?
不過,倭國擔心是有道理的,擁有一千武士就算強藩的倭國,當然害怕大軍如韃靼人一樣,突然渡海進攻。
幕府的主力是旗本,主將旗下的近衛武士、直屬武士,有面見將軍資格者。
旗本也就三千人左右,加上陪臣和御家人,一共號稱"旗本八萬騎"。
與八旗有點類似,這個‘八萬騎’,其實也是全倭國大名所有武士加起來的人數,且還有很大水份。
幕府直屬僅僅萬余人,駐守在江戶、京都、長崎以及德川御三家,是震懾全國的武力。
不用陸天明來,也不用李開先來,鄭芝龍自己有三千火銃,京城還給他調撥了一千老兵訓練新兵。
再加上火器火藥,靠這三千人,能在倭國殺個十進十出。
但沒什么意思,失去秩序的倭國不是陸天明想看到的情況,需要過渡一下,先做生意,先籠人心。
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性子安靜,從小就很怯弱,雖然是爺爺指定的繼承人,卻不受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