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西域的第三個玩家
陸天明兩年前干架,沒有搭理布哈拉。
三個原因,一是地理上屬于西域南邊,二是他們的主體不是蒙古人,三是他們確確實實是莫臥兒屬國。
后兩種原因更重要,為了穩(wěn)住莫臥兒,沒法動手。
把羅剎殺回去,把莫臥兒拖在薩菲,商號力量輻射到西域,打通西邊的路,任務就完成了,不能貿(mào)然擴大敵對范圍。
還不到兩年,他這策略就被反噬了。
是野心家的問題嗎?
當然后,但另一個原因更重要,商業(yè)帶來的殺傷力比士兵更可怕。
一千年前,大唐治理的西域有人臣服,有人反對。
布哈拉人就是敵人的后代,他們的存在方式與葉爾羌阿布都拉的‘游擊智慧’不同,布哈拉是‘四兩撥千斤’。
布哈拉人來源很多,唐人撤走撒爾馬罕后,波斯人定居,西遼期間又在強大的契丹權(quán)威下,與突厥部落老實融合,成吉思汗占據(jù)這里后,作為察哈臺汗國治地,他們的風俗逐漸像是蒙古人。
拔都的弟弟昔班,四百年前改族名‘月即別’,大明立國的時候,這些人叫‘月祖伯’,察哈臺汗國分裂的時候,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爾創(chuàng)建烏茲別克汗國(又稱阿布海爾汗國)。
烏茲別克,意思是自己的領袖,充滿分裂的味道,發(fā)音上接近突厥語,也可以理解為烏古斯人的主人,而烏古斯人是西突厥最大的部落。
烏茲別克汗的稱號,宣示味道很濃厚,與黃臺吉的想法類似,把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統(tǒng)統(tǒng)拋開,變成一個新的部族。
他們短暫被帖木兒統(tǒng)治后,政治稱號的雙面性開始顯現(xiàn)。
模糊的事情變清晰,有利有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團結(jié)一部分,與另一部分開始干架。
阿布海爾做了三年大汗就被弄死了,蔥嶺東邊的東察哈臺汗國反殺回來,烏茲別克汗國一分為二,留下的人開始有了正式稱呼:烏茲別克,分離出去的人則為:哈薩克。
他們各自有自己的頭領,開始參與西域大亂。
總體上,烏茲別克一直在撒爾馬罕周邊。
作為西域唯一偏向定居的部落,經(jīng)歷了百年的亂殺,與亦力把里、哈薩克、波斯薩菲、土庫曼人、希瓦、巴布爾、瓦剌等所有人干了一遍。
不是他們有多厲害,是他們會給敵人送‘敵人’,擅長‘引流’。
莫臥兒開國皇帝巴布爾原本借著烏茲別克人的力量與波斯作對,但兩家后來合兵,又反殺撒爾馬罕。
原因嘛也沒多奇怪,為了吃掉烏茲別克壯大自己。
西域的戰(zhàn)爭就是這么奇怪,今天是朋友,明天是敵人,后天是仇人,大后天又是愛人。
巴布爾不愿南下,為的是復辟帖木兒帝國,當時的烏茲別克執(zhí)政是個聰明人,沒有后退,主動迎上去,在還未合兵的時候,就揍了巴布爾一頓。
揍了還不算,又派使者結(jié)盟,說他們愿意幫助巴布爾南下,另一邊又告訴波斯,巴布爾立國一定與波斯敵對。
兩頭引流,親自攛掇,巴布爾和波斯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失去彼此信任了。
這一通‘打是親、罵是愛’的外交策略下來,烏茲別克竟然成為南邊的三玩家之一,最弱的一方有了平衡能力。
巴布爾眼看無法恢復故土,只能南下,烏茲別克趁機把北面的零散部落干掉,占據(jù)蔥嶺西邊的肥沃草地。
聰明還不止于此,烏茲別克很清楚巴布爾的性子,在他南下的時候保持了和平,但巴布爾南下受挫,又突襲烏茲別克。
然后…巴布爾得到一個空蕩蕩的都城,堅壁清野的效果在西域不亞于圍殺,巴布爾知道事不可為,掉頭就走,再也不回來了。
烏茲別克趁機遷都布哈拉,離開撒爾馬罕這個四戰(zhàn)之地,從此成為布哈拉汗國。
撒爾馬罕地理位置實在太好,六十年前,薩菲強盛的時候,阿巴斯大帝遠征,又對這塊地有了想法。
布哈拉故技重施,前線囤積重兵,一副決戰(zhàn)的味道,爭分奪秒堅壁清野,等波斯人進入蔥嶺準備決戰(zhàn),大軍突然撤退,埋伏的小股騎軍襲擊補給線,奇正結(jié)合,少數(shù)戰(zhàn)勝多數(shù),波斯人狼狽退走。
一個小部落連干兩個強敵,布哈拉威望日重,徹底成為南邊的玩家。
他們有了自己的稱號,自稱布哈拉人、西邊稱呼他們浩罕人、南邊稱呼他們?yōu)跗潉e克人、蒙古眾部落則稱呼他們安集延人。
安集延,就是唐代安都康,蒙古人認為他們繼承了安都康都督府的地盤和實力。
他們也確實定居下來了。
四十年前,伊瑪目·庫里登基,加強集權(quán),以教法治國,部族相對穩(wěn)定,商業(yè)繁榮,紡織品、陶器、紙張遠銷波斯和莫臥兒。
這太糟糕了,作為西域唯一定居的國家,你可以強大,不可以富裕。
布哈拉此刻面對的形勢與之前大不相同。
希瓦汗國日夜襲擾劫掠,后面有薩菲王朝的支持,布哈拉雖然有一支強大的騎軍,但希瓦不正面作戰(zhàn),有力無處使,被折騰的虛弱不堪。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北面的哈薩克、準噶爾、土爾扈特又廝殺不止,沒打仗、沒被入侵,商業(yè)卻突然萎縮。
由奢入儉難,王族內(nèi)訌加劇,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