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半夢半醒(5)
5.緊鑼密鼓
姜園的密室里,姜園導師們又在議事,童先生不時問這個幾句,又聽著另一人的訴說,頻頻點頭,蒼老的臉上難得地露出一絲笑容。
“子良,各門派的請柬你都發出去了么?”
“稟童先生,已經全部發送出去,而且絕大多數門派都立即回信同意派人參加觀禮。”
童先生滿意地點點頭,又問姜子善:“典禮的事籌備地怎么樣了?”
“正在按計劃籌備之中,一切還算順利。”
童先生囑咐道:“千萬不可馬虎,今年我們姜園的結業典禮非同往常,不但是五年一屆的慶典,更因為今年恰巧是姜園創園一百年大典,一切都不能出現偏差。”
姜子善連連點頭稱是。
“童先生,目前學院防衛按照導師會的安排,已經做的滴水不漏,到目前并未發現什么異常,只是那海晴子最近外出了一趟,我們的人怕他發現,并未緊緊跟隨,最后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不過他倒是很快就回來了。”劉導師報告道。
童先生一皺眉頭:“他出園做什么?上次的事他雖然百般狡辯,但也擺脫不了干系,你們以后不要對他客氣,他如再有異動,先讓人把他看管起來!”
劉導師立即滿口答應,那海晴子給他的防衛事務帶來諸多不便,他早想找個理由徹底解決了這個隱患,當然,他并不會對海晴子怎么著,但派人公開盯著他是大有必要的。
“按照上次導師會的分工,我是負責與路平府聯系的。”童先生看了看大家,介紹道:“我近來也差人給那位王子知府送了請帖,希望他來參加學員的結業典禮,沒想到這位王子知府很給面子,同意前來參加。”
“這倒是一件好事!倘若他來參加典禮的話,那可是代表了朝廷的身份,這對于姜園很是有利。”一位導師道。
“話是這么說,但也要防備此人是否會趁機做出不利于姜園的事來。”姜子良言道。
劉導師道:“我估計他不敢有什么別的想法,要知道當著天下諸多門派的面他如果敢胡來,必定會引起眾怒,對了,上次聽說他在七里潭遇到了刺客,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童先生聞聽此言,慢條斯理地道:“劉師兄,那件事真假誰又能知道?不過,以后萬萬不可提刺客一說,七里潭乃是德化之地,民風淳樸,又哪里會有什么刺客?人與人切磋道行的事也許是有的,但那與刺客可是完全兩回事。”
劉導師一怔,隨即笑道:“我明白了。
童先生道:“道行切磋的事也不用多說了,還是說說我請路平府參加典禮的事吧。你們剛才只是說對了一半,想必另一層原因你們不清楚吧?我之所以請路平州知府,還有個原因就是想請他恢復文園招生。雖說現在朝廷已經停止科考,但我們姜園說到底是從文園而來的,倘若我們的文園不能開,這天下第一書院也就名不副實,因此我想請路平州知府此次能夠同意我們繼續開辦文園。”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均覺得童先生說的沒錯,作為書院,倘若沒有了文園,那與那些門派又有什么區別?單純以道園而論,姜園肯定要下降不止一個檔次,因為要開門立派,姜園可沒有什么可傳承的獨門功法,這一點姜園甚至比不上那些二三流的小門小派。
接下來的幾天里,姜園上下忙忙碌碌,都在為學院慶典的事準備著,太清宮、上清宮等一些大門派的人都陸續趕來了,姜子善將他們安置在客房,專門派人伺候。
一些小門派也早早來到七里潭,當然那些接到請柬的門派,自然由姜園這邊安排,至于聞訊趕來觀禮的門派,如果不是特別有頭有臉的人物,姜園也顧不上理會他們,他們只得住在不遠處的客棧或者找附近的人家居住下來,等待盛典的開始。實際上,那些普通門派到七里潭來,除了觀禮,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觀看仙家遺跡,盡管多數人并不是十分相信,但心中卻總存著一絲僥幸,要知道修行界注重修煉,但卻更看中緣份和機遇,萬一看了那仙家遺跡有所收獲呢,那不就省卻了無數的修煉功夫?
眼看離慶典還有不到三天的時間,七里潭下起雨來,而且那雨下得極大極密。童先生立在門口,看著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雨,也不回頭問道:“子善,你看這雨什么時候會停?”
姜子善聽見,看看窗外,見那雨緊一陣松一陣,天空忽明忽暗,搖了搖頭道:“童先生,大雨我們是都見過的,但現在季節已到秋天,竟然暴雨如注,實在是我平生所未見過的,這么多年來,重陽前后還未曾見過下雨,現在這雨什么時候會停,我也不知道了。”
“哦。”童先生答應一聲,若有所思地繼續看雨,良久,他才轉身對姜子善道:“你讓子良帶幾個人沿七里河上下查看一下,疏通一下河道。另外讓人對那些壞了的房屋,加緊修繕,千萬不能影響后日的慶典。”
姜子善答應一聲立即派人去了,同時他又對童先生道:“童先生不必憂慮,說不定這雨一會兒便晴了呢。”
“但愿吧。”童先生長舒一口氣道。
可惜他倆人的愿望并沒有實現,大雨緊一會慢一會,又整整下了兩天,這期間姜園壞了房子十數間,幸好那些房子并沒有人居住,只是毀壞了些雜物。
九月初八日中午,忽然有人喊道:“雨停了!”正在屋里郁悶地轉圈子的童先生、姜子善等人,急忙推窗觀看,果然天晴了。
遠處雖然仍然陰云密布,但七里潭這一片天色晴朗,天上露出了久違的陽光,周圍青山綠樹被雨水洗過,顯得分外嬌艷。
“祖師爺開眼了。”姜子善欣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