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侯君集點撥
接下來,杜荷和侯君集一起,把所有的書信一把火全點了。
看著火盆里的一堆灰燼,杜荷和侯君集兩人松了一口氣。
一場看不見的危機,總算解除。
侯君集好奇問道:“杜荷,你是怎么發現這封書信的位置?”
杜荷指了指其他房梁,笑著說道:“侯伯伯,其他房梁頂部已經積灰,就這一根橫梁的頂部比較干凈。”
“因此小侄推斷,這根橫梁有人爬上來過。”
橫梁很高,只要不是大掃除,平日下人并不會爬上那么高的地方打掃。
也是因為這一點,才被杜荷發現出貓膩。
侯君集興奮地拍了拍杜荷的肩膀,贊賞說道:“好小子,果然聰慧。”
“賢侄,中午留在這里吃飯,陪侯伯伯喝兩杯。”
侯君集戰功赫赫,身居高位,而且為人孤傲,能讓他請喝酒的人寥寥無幾。
年輕一輩,當前僅杜荷一人而已。
杜荷笑著拱手道:“侯伯伯邀請,小侄恭敬不如從命,正好許多日子沒飲酒,這嘴巴也饞的很。”
交代好席君買和東宮千牛,杜荷跟著侯君集穿過一座座回廊,終于來到吃飯的偏廳。
“侯君集住的這套宅院真大!”
杜荷滿眼的羨慕。
他們家的萊國公府雖然也不小,可跟侯君集的這座府邸相比,差了不止一籌。
不過這并不奇怪,杜如晦在貞觀四年去世,而侯君集這些年一直在立功。
立功就會受到獎賞,侯君集住的國公府超過萊國公府,也不足為奇。
在侯君集的安排下,后廚很快做了十來道菜,牛羊肉一應俱全,把整張桌子擺滿。
“侄兒,今日我們不醉不歸。”
侯君集讓下人搬來兩壇珍藏的佳釀,臉帶笑意說道。
這些酒是他立功時陛下賞賜的,平時他一個人舍不得喝。
為了感謝杜荷的兩次救命之恩,侯君集也下了血本。
侯君集給兩人的大碗倒滿酒,隨后他端起碗朝杜荷示意道。
“侄兒,酒杯喝酒太慢,我們拿碗喝。”
“請。”
武夫喝酒和文人喝酒不一樣,武夫豪爽,講究大口飲酒大口吃肉。
杜荷端起大碗,也做了一個請的動作,隨后兩人一飲而盡。
這個酒的度數并不高,跟后世動輒50多度的酒相比,差得遠了。
而且口感也一般般。
一大碗酒下肚,兩人開始聊起天來。
杜荷有些擔憂問道:“侯伯伯,把賀蘭楚石直接杖斃,不會有問題嗎?”
無緣由殺人,被有心人揭發,也是一個麻煩事。
“哈哈,無妨,我自有辦法。”侯君集哈哈大笑,絲毫不懼。
在他的地盤殺一個叛徒,他有太多理由和辦法應付過去。
既然侯君集這么說,杜荷也不再過問。
就算東窗事發,被御史彈劾,也是他侯君集自己的家事。
跟他這個外人無關。
“賢侄,我們再碰一碗酒。”侯君集給兩人的碗倒滿酒,舉起碗繼續說道。
“請。”杜荷跟著舉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兩人拉了一會家常后,開始交談儲君的事情。
侯君集瞇著眼問道:“侄兒,你認為陛下的這幾個皇子,誰最有可能繼承大統?”
杜荷看了他一眼,微笑著說道:“非太子李承乾莫屬。”
看似平常的一問一答,實則代表兩人對支持李承乾登基的原因,其實并不一樣。
貞觀十四年,侯君集統兵滅了高昌國,可他在未奏請李世民的情況下,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配,又私自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
班師回朝后,立了大功的侯君集遭受彈劾,最后還鋃鐺入獄。
雖然在中書侍郎岑文本等人的求情下,他很快就被釋放出來,但自負桀驁的侯君集,也把李世民給記恨上。
開什么玩笑,立大功沒有封賞不說,還被下獄。
這種羞辱他侯君集怎么可能受得了?
所以侯君集支持李承乾謀反的原因,是因為憎恨李世民以及想手握重權,并不是看中李承乾的能力和未來。
反觀杜荷則不一樣。
杜荷是李承乾的狐朋狗友,兩人從小玩到大,他是心甘情愿支持李承乾上位的人。
侯君集疑惑問道:“為何如此篤定?”
從杜荷展現出來的才能可知,他并不是愚笨之人,不可能看不出太子的無能。
杜荷自信說道:“太子是嫡長子,只要不昏庸荒淫,即便能力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