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太子主持推廣曲轅犁
另一邊,李世民也帶著李承乾和杜荷四人,來到了兩儀殿。
幾人剛剛坐下,李世民便開門見山說道。
“朕把你們叫過來,其目的是把新犁的制作之法,教給每一個大唐的子民!”
“除此之外,將作監也要把重心放到制作曲轅犁上,多打造一批曲轅犁出來!”
聽到接下來要做的兩件事情,在座的五人臉上并無任何表情,顯然他們在來兩儀殿的路上早已經猜測到。
曲轅犁的耕地效果如此好,如果陛下不第一時間推廣下去,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李世民接著把目光看向李承乾,雙目柔和地朝他下令道。
“太子,向大唐百姓宣教推廣曲轅犁的制作之法,以及監督將作監制作曲轅犁,由你來主持負責。”
“侯君集和杜荷作為副手,全力配合你。”
聽到父皇竟然把這件事交給他來全權負責,李承乾的心里一喜,臉上隨即露出一抹淡淡欣喜的笑容。
李承乾、侯君集、杜荷和邱行淹四人,一齊朝李世民抱拳行禮道。
“遵命!”
別看推廣曲轅犁只是一件小事,可要把事情做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往朝廷頒布一個法令,往往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傳遞給半數以上的大唐子民。
現在推廣制作曲轅犁,其難度遠大于一道法令,因此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才行。
緊接著李世民把目光轉向杜荷,并朝他微笑著說道。
“杜荷,朕昨日和你在北苑皇家田地里聊得一番話,你可還記得?”
杜荷連忙點頭應道:“回陛下,臣記得一清二楚。”
昨天李世民跟他一共也沒說幾句話,雖然不能完全做到復述出來,但是大致的內容還是記得比較清楚。
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你昨日說不同的工匠制作犁的大小和形狀不同,最終的效果也不一樣。”
“百姓的手藝定然沒有工部的官吏好,你如何能把確保,百姓制作出來的新犁效果不會太差呢?”
如果百姓做的新犁沒有工部的人做的那么好,翻土的效率絕對會大打折扣。
到時候百姓便會認為曲轅犁不好用,而紛紛將其舍棄,重新用回直轅犁。
聽到李世民提出的這個問題,大殿內其他幾人紛紛把目光看向杜荷,想看他如何進行解釋。
杜荷思索了一下,隨后輕聲說道。
“回陛下,犁壁和犁镵(chan)是翻土的核心部分且最難鍛造,這兩個部位可由朝廷來打造,并販賣給百姓。”
“朝廷還需對360州的刺史府下令,讓他們派工匠到長安學習制作新犁,再由他們教給各郡縣的縣衙工匠。”
“此外每個縣衙外再放一個朝廷做的標準曲轅犁,用于給百姓們進行參考。”
犁壁是鐵制而成的破土部件,此部件百姓們不好鍛造,但是其他木頭做的部位,百姓們基本都會模仿做出來。
這年頭的百姓除了耕作以外,他們大小也算是半個木匠,家中的農具損壞了也是他們自己修修補補。
聽到杜荷提的中規中矩的方法,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
一把完整的曲轅犁,其價格并不是普通的百姓所能承受得起,因此只能讓百姓們在農閑的時候自己打造。
而朝廷也通過一級級傳授下去,最終讓千萬百姓都掌握曲轅犁的制作。
此方法推廣的速度雖然緩慢,但也是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杜荷接著說道:“陛下,這只是臣的初步想法,后續在太子殿下和右仆射的召集商議下,還會繼續完善。”
其實杜荷心里有另外一個主意,就是讓東宮崇文館招募的那幫士子學習制作曲轅犁,隨后讓他們到各州縣去教學。
如此一來,這幫平日只會讀圣賢書的士子,他們也可以通過教授曲轅犁而和百姓接觸,慢慢積累經驗。
等他們把事情辦好,積累了一定的功績和名聲,再用東宮的力量舉薦他們在州縣為基礎官吏。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你們回去后再好好地商議一番,等商定出最終的推行方法后,再拿來給朕看一眼吧。”
眾人一齊站起來抱拳行禮道。
“臣等告退。”
走出兩儀殿的時候,杜荷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明明只是說一些簡單的安排,在太極殿上就能安排下來,李世民非得把他們幾人叫來兩儀殿。
好在議事的效率比較快,盞茶功夫不到就結束了。
幾人走出兩儀殿以后,乘坐在步輦上的李承乾,朝杜荷和侯君集三人招了招手說道。
“諸位大人,你們先回去處理政務,再好好地思考兩天。”
“兩天后孤會派人來邀請你們,一起去東宮聊聊。”
每天的朝會結束后,他們這些各部的主官都要給下面的官吏安排任務,當然杜荷這個工部尚書除外。
現在工部具體的活,杜荷全部丟給虞昶這個副手去做,他倒是每